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通的成语

通的成语(共210个)

  • yī tōng bǎi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一个主要的弄通了;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通:通晓;懂得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习自练,将七十二般变化,都学成了。”

  • 博古

    bó gǔ tōng jīn

    成语解释:博:广博;知道得多;通:通晓。
    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石崇传》:“君侯博古通今,察远照迩,愿加三思。”

  • 触类旁

    chù lèi páng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触类: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;旁通:互相贯通。
    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;就可以由此及彼;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
  • 大显神

    dà xiǎn shé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
    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
  • 心有灵犀一点

   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灵犀: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;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;感应灵敏;所以称灵犀。
   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。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
  • 广大

    shén tōng guǎng dà

    成语解释: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。现形容本领高超;无所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》:“师曰:‘你神通广大,去必无妨。’”

  • 有无

    hù tōng yǒu wú

    成语解释: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
  • 水火

    bù tōng shuǐ huǒ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跟人不相往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

  • 力合作

    tōng lì hé zuò

    成语解释: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通:联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盍彻乎”宋・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。”

  • 文理不

    wén lǐ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选举志》:“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名第岂可妄与?”

  • 一窍不

    yī qiào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
   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
  • 道会

    fēng tōng dào huì

    成语解释:风:风俗,风气;通:通“同”,共同;会:共同。
    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晋穆帝永和十二年》:“晋王与君邻藩,虽山河阻绝,风通道会,故来修好,君何怪焉!”

  • 狗屁不

    gǒu pì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5回:“柳老赖婚狼心推测,冯生联句狗屁不通。”

  • 宵达旦

    tōng xiāo dá dàn

    成语解释:整整一夜到天亮。通宵:整夜;达:到;旦:天亮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狮蛮社火,鼓乐笙箫,通宵达旦。”

  • 财运亨

    cái yùn hēng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运:运气;命运;亨通:顺利;通畅。
    发财的运气好;钱赚得顺利;痛快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0回:“谁知财运亨通,飘到长人国,那酒坛竟大获其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