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通的成语

通的成语(共210个)

  • 首尾贯

    shǒu wěi guà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首尾:前后。
    指前后连贯相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观国《学林・古赋题》:“盖亦拟张衡《二京》而为《三都赋》……此赋首尾贯通,亦一赋也。”

  • 此路不

    cǐ lù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作人《我的复古的经验》:“但也因此得到一个极大的利益,便是‘此路不通’的一个教训。”

  • 血脉相

    xuè mài xiāng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血脉:血统。
    指有血缘亲属关系。比喻关系极为亲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卢氏《逸史・治针道士》:“人血脉相通如江河,针灸在思其要津。”

  • 条条大路罗马

  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,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,就打断了她的话,说:‘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’”

  • 消息灵

    xiāo xī líng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就是屯子里消息灵通、心眼挺多的韩家大院的韩老六,也不太清楚。”

  • 二酉

    shū tōng èr yǒ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读书甚多,学识丰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。后因以此为喻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・宋・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”

  • 八仙过海,各显神

    bā xiān guò hǎi , gè xiǎn shé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。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:“正是八仙过海,独自显神通。”

  • 一窍,百窍

    yī qiào tōng , bǎi qiào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窍:孔。
    关键的一窍通了,百窍都通。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,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修自炼。”

  • 小可

    fēi tōng xiǎo kě

    成语解释:非:不;通:同“同”;小可:寻常,一般。
    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永乐大典戏文・诬陷孙必达>》:“这的是人命事,非通小可。”

  • 敌国

    dí guó tōng zhōu

    成语解释: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。比喻众叛亲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

  • 绝地天

    jué dì tiā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绝:断绝。
    断绝天神降落地上,地神升到天上。指使天地各得其所,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吕刑》:“乃命重黎,绝地天通,罔有降格。”

  • 声入心

    shēng rù xī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声:话音。
    指一听见圣人的话,就能领悟它的深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载《正蒙・三十》:“六十尽人物之性,声入心通。”

  • 共有无

    tōng gòng yǒu wú

    成语解释:谓互相接济;互通有无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杨俊传》:“俊振济贫乏,通共有无。”

  • 同作弊

    tōng tóng zuò bì

    成语解释: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
    串通一起做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

  • 家之好

    tōng jiā zhī hǎo

    成语解释:指两家交情深厚,象一家人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有西邻赵国器,是这扬州奴父亲,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