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通的成语

通的成语(共210个)

  • 水泄不

    shuǐ xiè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泄:泄漏。
    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。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德山门下,水泄不通,佛事门中,风行草偃。”

  • 豁然贯

    huò rán guà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豁然:开阔通达的样子;贯:贯穿;通:通晓。
    一下子就彻底明白;通晓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大学章句》:“至于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贯通焉。”

  • 融会贯

    róng huì guà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
    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・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
  • 人和

    zhèng tōng rén hé

    成语解释:政事通达;人心和顺。形容国家稳定;人民安乐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

  • 材达识

    tōng cái dá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指博学多才、见识练达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,则足为后法。”

  • 一点犀

    yī diǎn xī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
  • 权达变

    tōng quán dá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通:懂得;权:权宜;达:通晓;懂得。
    通晓权宜;适应变化。指办事不死守常规;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只好通权达变,放在手下备用吧。”

  • 无师自

    wú shī zì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贾岛《送贺兰上人》诗:“无师禅自解,有格句堪夸。”

  • 无所不

    wú suǒ bù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通:知道。
   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感应》: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”

  • 外国

    lǐ tōng wài guó

    成语解释:里通:暗中勾结。
    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;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・病后杂谈之余》:“ 大则指为‘里通外国’,就是现在之所谓‘汉奸’。”

  • 八面圆

    bā miàn yuán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为人处事圆滑,处处应付周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,真正要八面圆通,十二分周到,方能当得此任。”

  • 八达

    sì tōng bā dá

    成语解释:通、达:畅通无阻。
   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子华子・晏子问党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
  • 衢广陌

    tōng qú guǎng mò

    成语解释: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牛僧儒《玄怪录・崔绍》:“二使者押绍之后,通衢广陌,杳不可知际,行五十许里。”

  • 手眼

    shǒu yǎn tōng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办法多,手段高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,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。”

  • 一气

    chuàn tōng yī qì

    成语解释:串通:互相勾结。
    暗中勾结;互相配合;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鸳鸯听了,便红了脸,说道:‘怪道,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