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的成语(共63个)
- 鱼米之乡- 成语解释:指河流湖泊交错;土地肥沃;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。也作“鱼米之地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王睃《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》:“谄以缯帛之利,示以麋鹿之饶,说其鱼米之乡,陈其畜牧之地。” 
- 柴米油盐- 成语解释:泛指必需的生活用品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兰楚芳《粉蝶儿・思情》套曲:“若要咱称了心,则除是要到家,学知些柴米油盐价,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。” 
- 生米煮成熟饭-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,不能再改变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等到生米煮成熟饭,他老人家也赖不到那里去了。” 
- 称薪而爨,数米而炊- 成语解释:称:衡量;薪:柴;爨:烧火煮饭。 
 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。比喻只注意小事,斤斤计较,形容吝啬或贫穷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“称薪而爨,数米而炊,可以治小,而未可以治大也。” 
- 米盐博辩- 成语解释:比喻议论广博细杂。 -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说难》:“米盐博辩 ,则以为多而交之。” 
- 十米九糠- 成语解释:饭食中多糠。形容穷苦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拼着个十米九糠,问甚么两妇三妻,受了些万苦千辛。” 
- 山川米聚- 成语解释: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,如米之聚集。语本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扞援呴又于帝前,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 
 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“扞援呴又于帝前,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 
- 米烂成仓- 成语解释:仓:粮仓。 
 一仓一仓的粮食腐烂了。形容家中十分富有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赵氏在家掌管家务,真个是钱过北斗,米烂成仓,童仆成群,牛马成行,享福度日。” 
- 戤米囤饿杀- 成语解释:戤:依靠;囤:盛粮食的器物。 
 依着米囤挨饿。比喻守财自苦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徒然守着他,救不得饥饿。真是戤米囤饿杀了。” 
- 柴米夫妻- 成语解释: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。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顾起元《客座赘语・谚语》:“柴米夫妻,酒肉朋友,盒儿亲戚。” 
- 聚米为谷- 成语解释:比喻指划形势,运筹决策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“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,兵进有必破之状。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 
- 聚米为山- 成语解释:东汉马援堆米成山,以代地形模型,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、进军计划,讲得十分明了。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,险要的地形。 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“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,兵进有必破之状。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 
- 唱沙作米- 成语解释: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宾白》:“予所谓多,谓不可删逸之多,非唱沙作米、强凫变鹤之多也。” 
- 买米下锅- 成语解释:家中没有米,要去买米才能做饭。指生活贫困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退还给他,我不等他这二两银子买米下锅。” 
- 等米下锅- 成语解释:比喻生活困难,缺少钱用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6回:“岂但不肯多出钱,照时值估价,还要少几两,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,要杀我的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