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拼音索引
  4. Z
  5. ze

ze的成语(共346个)

  • 鹅王择乳

    é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比喻择其上乘精华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

    成语出处: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清・钱谦益《与素华禅师书》:“《宗镜》删订,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。”

  • 鸟穷则啄

    niǎo qióng zhuó

    成语解释: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。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哀公》:“鸟穷则啄,兽穷则攫。”

  • 瞪眼咋舌

    dèng yǎn shé

    成语解释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康濯《腊梅花・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
  • 征名责实

    zhēng míng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亦作“循名责实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宣帝纪》:“方欲仗兹舟楫,委成股肱,征名责实,取宁多士。”

  • 探赜索隐

    tàn suǒ yǐn

    成语解释:探:寻求,探测;赜:幽深玄妙;索:搜求;隐:隐秘。
    探究深奥的道理,搜索隐秘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。”

  • 物竞天择

    wù jìn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达尔文进化论。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,通过变异、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三回:“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,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,才能够生存。”

  • 月满则亏

    yuè mǎn kuī

    成语解释:月圆则缺。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语曰‘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’。物盛则衰,天地之常数也。”

  • 不进则退

    bù jìn tuì

    成语解释:不向前进就向后退。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卷:“凡人不进则退也。”

  • 无以塞责

    wú yǐ sè

    成语解释:自谦之语。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东方朔传》:“妾幸蒙陛下厚恩,先帝遗德,奉朝请之礼,备臣妾之仪,列为公主,赏赐邑人,隆天重地,死无以塞责。”

  • 饥不择食

    jī bù shí

    成语解释: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丹霞天然禅师》:“又一日访庞居士,至门首相见。师乃问:‘居士在否?’士曰:‘饥不择食’。”

  • 以身作则

    yǐ shēn zuò

    成语解释: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
   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
  • 择主而事

    zhǔ ér shì

    成语解释:事:侍奉。
    旧指选择明主,为他办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四回:“岂不闻‘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?’”

  • 择善而行

    shàn ér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徵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,岂曰择善而行者乎?”

  • 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

    chéng wéi wáng , bài wéi kòu

    成语解释: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,成功的人称王称帝,失败的人被称寇贼。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》:“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,所谓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,但近代文明国家,不是如此。”

  • 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

    chéng wéi wáng , bài wéi i

    成语解释: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,失败了就是非法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31回:“单枪匹马领三军,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