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求诸己的意思解释
反求诸己出处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反求诸己用法
动宾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反求诸己例子
君子之遇艰阻,必反求诸己,而益自修。(《二程全书 伊川易品三》)
反求诸己正音
“诸”,读作“zhū”,不能读作“zhě”。
反求诸己辨形
“己”,不能写作“已”。
反求诸己详细解释
反求诸己释义
反过来自我省察。指从自己本身找出原因,自我反省。#语本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
反求诸己典源
#《论语・卫灵公》[1]
子曰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
注解
[1]典故或见于《礼记・射义》、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、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
参考
■《礼记・射义》
射者,仁之道也。射求正诸己,己正而后发;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孔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”
■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
仁者如射:射者,正己而后发。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」
■《孟子・离娄上》
孟子曰:“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荅,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。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《诗》云:『扑鬘配命,自求多福。』”
反求诸己典故
《论语・卫灵公》里有一段话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意思是说君子为人处事,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完美的地步,符合善良的德行,而那些没有人格修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,不论什么事,总是严厉地要求别人,却从不要求自己。这里主要在说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别所在,后来从这里的语意衍生出“反求诸己”这个成语,是指从自己本身寻找原因,追究责任,做好自我反省及检讨改进的功夫。在《礼记・射义》中有提到关于射箭的礼仪:射箭的时候,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姿势,一切姿势预备好之后才发射。如果没有打中目标,也不可以埋怨技术胜于自己的人,应该反过来检讨自己,再加强改进。《孟子・离娄上》则是提到:“我喜爱人们,但人们却不亲近我,就表示自己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,就要自我反省,尽己所能,再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。”这二处所说的虽然是不同的事件,但却都表达了同一个意念,在为人处事上,要时时“反求诸己”,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,或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。
反求诸己书证
- 01.《礼记・射义》:“射求正诸己,己正而后发;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- 02.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。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
- 03.《二程集・周易程氏传・卷三》:“君子之遇艰阻,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。”
- 04.《朱子语类・卷一八・大学・或问下・传五章》:“问:『观物察己,还因见物反求诸己。』此说亦是。”
- 05.明・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子夏笃信圣人,曾子反求诸己。”
- 06.清・顾炎武〈与戴枫仲书〉:“孟子曰:『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。』”
反求诸己用法
语义从自己本身找出原因,自我反省。
类别用在“自我检讨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
①李经理成功的秘诀,就是时时反求诸己,不断检讨自己的失误。
②老王时时不忘反求诸己,自我检讨,难怪做人处事绝少有所缺失。
③如果工作上出了问题,则应该反求诸己,而非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。
④既然你想要连任理事,就应该反求诸己,认真做事,而不是发黑函中伤他人。
⑤这次造成死伤无数的大地震虽然是天灾,但政府也该反求诸己,务期加强日后防灾体系的健全,以保障人民生命、财产的安全。
反求诸己翻译
- 英语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
“反求诸己”的单字解释
- 【反】fǎn反fǎn翻转,颠倒:反手(a.翻过手,手到背后;b.反掌)。反复。反侧。翻转的,颠倒的,与“正”相对:正反两方面的经验。反间(利用敌人的间谍,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)。反诉。反馈。适得…
- 【求】qiú求qiú设法得到:求生。求成。求知。求索。求证(寻求证据,求得证实)。求实(讲求实际)。求同存异。求全责备。求贤若渴。实事求是。恳请,乞助:求人。求告。求乞。求医。求教。求助。需要…
- 【诸】zhū诸(諸)zhū众,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。“之于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诸渤海之尾。犹“之”:“能事诸乎?”。犹“于”:“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”。语助,无实在意义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