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拼音索引
  4. Z
  5. ze

ze的成语(共346个)

  • 责无旁贷

    wú páng dài

    成语解释: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。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讲到护送,除了自己一身之外,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。”

  • 闻过则喜

    wén guò

    成语解释: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;就心里高兴。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。过:过失、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
  • 反躬自责

    fǎn gōng zì

    成语解释:回过头来责备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・无花的蔷薇之二》:“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,应如何反躬自责,激发一点天良?”

  • 求全责备

    qiú quán bèi

    成语解释:责:要求。
    备:完备;齐全。
    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;必须十全十美;完美无缺才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》:“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,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。”

  • 不择手段

    shǒu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择:挑选;选择。
    不选什么手段。为了达到目的;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袁世凯之解剖》: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,虽目的甚正,犹且不可。”

  • 责有攸归

    yǒu yōu guī

    成语解释:责任有所归属。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体要疏》:“夫公卿所荐举,牧伯所纠劾,或谓之贤者而不贤,谓之有罪而无罪,皆有迹可见,责有所归,故不敢大为欺罔。”

  • 按名责实

    àn míng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按照事物名称,要求与实相符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》:“夫求才贵广,考课贵精。求广在于各举所知,长吏之荐择是也;考精在于按名责实,宰臣之序进是也。”

  • 匹夫有责

    pǐ fū yǒu

    成语解释:匹夫: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;后泛指平常的人;有责:有责任。
    每个人都有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顾炎武《日知录・正始》:“是故知保天下,然后知保其国,保国者其君其臣,肉食者谋之。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

  • 敷衍塞责

    fū yǎn sè

    成语解释:敷衍:做事不认真;塞责:搪塞责任。
    做事不认真负责;表面应付了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张集磬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而严令愿为恪遵,委勘几及年余,始克竣事,半属敷衍塞责。”

  • 聊以塞责

    liáo yǐ sè

    成语解释:聊:姑且;塞:搪塞;应付。
    姑且用以搪塞、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我素乏捷才,且不长于吟咏,姐妹辈素所深知;今夜聊以塞责,不负斯景而已。”

  • 水至清则无鱼

    shuǐ zhì qīng wú yú

    成语解释: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大戴礼记・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
  • 择善而从

    shàn ér cóng

    成语解释:选择好的而遵循;依从。择:选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。”

  • 雨泽下注

    xià zhù

    成语解释:雨水往下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“百年老屋,尘泥渗漉,雨泽下注。”

  • 不择生冷

    shēng lě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不择手段。

    成语出处:沙汀《淘金记》九:“我们这场上的事情,你晓得的,有些人一点不择生冷!一天就想方设法,拖人下水。”

  • 鹿死不择音

    lù sǐ bù yī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只求能够安身,并不选择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文公十七年》:“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