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的成语(共588个)
案牍之劳
成语解释:案牍:公文。
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”
济世安人
成语解释:拯救时世,安定人民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哭吕衡州》:“一夜霜风雕玉芝,苍生望绝士林悲,空怀济世安人略,不见男婚女嫁时。”
少安毋躁
成语解释:毋:不要。
暂且安心等一会儿;不要急躁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
苟且偷安
成语解释:不求上进;不顾将来;只贪图眼前的安宁。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贪图安逸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策略三》:“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,怠惰而不肃,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。”
暗香疏影
成语解释:暗香:淡淡的香气;疏影:稀疏的影子。
梅花的香味和姿态。指称梅花。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和傅岩叟梅花》:“月淡黄昏欲雪时,小窗犹欠岁寒枝。暗香疏影无人处,唯有西湖处士知。”
花明柳暗
成语解释:垂柳浓密,鲜花夺目。形容柳树成荫,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。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夕阳楼》诗:“花明柳暗绕天愁,上尽重城更上楼。”
见鞍思马
成语解释: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紫钗记・哭收钗燕》:“休喳,俺见鞍思马,难道他是野草闲花?”
安魂定魄
成语解释:魂、魄:人的灵气、精神。
指使人心安定。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三十四出:“不寻常,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。”
明推暗就
成语解释:表面上推拒,暗地里接受。形容装腔作势、假意拒绝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慎鸾交・债饵》:“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,被我故意作难,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,少不得我前脚走到,他后脚自会赶来。”
黯然魂销
成语解释:黯然:心神沮丧的样子;魂销:灵魂离开了躯壳。
形容心情极其沮丧、哀痛,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授曲第三》:“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,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。”
随遇而安
成语解释: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
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心安理得
成语解释: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;心很坦然。安:安静;安然;理:情理;得:适合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你别瞧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着心安理得。”
若明若暗
成语解释:好像明亮;又好象昏暗。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,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。”
安枕而卧
成语解释:放好枕头睡大觉。比喻太平无事,不必担忧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黥英列传》:“使布出于上计,山东非汉之有也;出于中计,胜败之数未可知也;出于下计,陛下安枕而卧矣。”
安闲自在
成语解释:安静清闲,自由自在。形容清闲无事。
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预约・早晚礼仪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付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