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拼音索引
  4. A
  5. an

an的成语(共588个)

  • 拍案而起

    pāi àn ér qǐ

    成语解释:案:几案;桌子。
    拍着桌子愤然而立。形容极度愤怒。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6回:“半氏大怒,拍案而起。”

  • 黯然神伤

    àn rán shén s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心情沮丧;心神忧伤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女更黯然神伤,泫然流涕。”

  • 坐不安席

    zuò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席:坐席。
    形容心中有事,坐立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回:“祭足被囚于军府,甲士周围把守,水泄不通。祭足疑惧,坐不安席。”

  • 忐忑不安

    tǎn tè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。忐忑:心神不安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
  • 局促不安

    jú cù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
    形容举止受约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静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2回:“昭公虽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礼稍减于昔日。祭足亦觉跼蹐不安,每每称疾不朝。”

  • 坐卧不安

    zuò wò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坐不稳;睡不安。形容心情紧张;情绪不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坛经・行由品》:“房中思想,坐卧不安。”

  • 惶惶不安

    huáng huáng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惶惶:恐惧不安。
    指心中惊慌害怕;心神不安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,横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”

  • 卧不安席

    wò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楚策一》:“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

  • 六神不安

    liù shén bǔ ān

    成语解释:六神:道家认为人的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脾、胆各有神灵主宰,称为六神。
    形容惊慌着急,没了主意,不知如何才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三十二:“凡人卧,头边勿安放火炉,令人六神不安。”

  • 寝不安席

    qǐn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。形容心事重重,睡不着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
  • 寝食不安

    qǐn shí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睡觉、吃饭都不得安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叶净能诗》:“皇帝自此之后,日夜思慕,寝食不安。”

  • 安土乐业

    ān tǔ lè yè

    成语解释:安居本土,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扬雄《连珠》:“吏不苟暴,役赋不重,财力不伤,安土乐业,民之乐也。”

  • 安家乐业

    ān jiā lè yè

    成语解释:安定地生活,愉快地从事其职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谷永传》:“薄收赋税,毋殚民财,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。”

  • 乐业安居

    lè yè ān

    成语解释: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着安定的生活。形容生活、生产、思想状况安定正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见如今四海无虞,八方黎庶皆丰富,乐业安居。”

  • 安心乐业

    ān xīn lè yè

    成语解释:指心绪安定,生活愉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,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,倒也安心乐业的,自为得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