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词典
  3. 置之死地而后生
zhìzhīérhòushēnɡ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拼音
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ɡ
注音
ㄓˋ ㄓ ㄙˇ ㄉ一ˋ ㄦˊ ㄏㄡˋ ㄕㄥ
繁体
置之死地而後生
五笔
lfhf pp gqx f dm rg tgd
词性
成语
近义词
生死存亡
成语
置之死地而后生
更新

词语解释

置之死地而后生[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ɡ ]

⒈  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,然后方能奋勇战斗,取胜得生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,然后方能奋勇战斗,取胜得生。

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《北史·僭伪附庸传·刘武》:“军士去家二千里,后有 黄河 之难,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置之死地而后生[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ɡ ]

⒈  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,势必能拚死向前,求得生存。参见「陷之死地而后生」条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九五回》:「孙子云:『置之死地而后生。』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,蜀兵岂不死战?以一可当百也。」

置之死地而后生成语解释

近音词、同音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