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在中间的成语(共416个)
日中必移,月满必亏
成语解释:移:迁移。
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满圆就要亏缺。比喻事物盛极必衰,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日者列传》:“日中必移,月满必亏;先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”
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
成语解释:昃:太阳偏西。
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盈满就要亏缺。比喻事物盛极必衰,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
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
成语解释:恒:月上弦。
像逐渐圆满的上弦月亮,像太阳刚刚升起。比喻正处在兴盛时期或有强大的生命力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。”
期月有成
成语解释:期:一整个周期;期月:一整月。
一整月就会有成就。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
日月跳丸
成语解释:跳丸:跳滚的弹丸。
比喻时间过得很快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秋怀》诗:“忧愁费晷景,日月如跳丸。”
五月披裘
成语解释:比喻清高廉洁。
成语出处:晋・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:“五月披裘而负薪,岂取金者哉?”
五月粜新谷
成语解释:五月里稻谷尚未熟,就预卖新谷。比喻十分贫穷。
成语出处:唐・聂夷中《咏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;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三月不知肉味
成语解释: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
抹月批风
成语解释:抹:细切;批:薄切。
用风月当菜肴。指吟啸风月,清高自赏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:“贫家何以娱客,但知抹月批风。”
日削月朘
成语解释:朘:缩小,减少。
日日削减,月月缩小。形容逐渐缩小。也指时时受到搜刮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民日削月朘,寖以大穷。”
日就月将
成语解释:就:成就;将:进步。
每天有成就,每月有进步。形容精进不止。也日积月累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颂・敬之》: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
日居月诸
成语解释:居:音“积”,语助词,同“乎”;诸:语助词。
指光阴的流逝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柏舟》:“日居月诸,胡迭而微。”晋・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日居月诸,渐免子孩。”
风清月明
成语解释:微风清凉,月光明朗。形容夜景美好。同“风清月朗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横碧楼记》:“又闻柯亭有美竹,可为笛,风清月明,登楼一吹,可以来凤凰,惊蛰龙,真奇事也。”
花朝月夜
成语解释:有鲜花的早晨,有明月的夜晚。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罗威传》:“每花朝月夕,与宾佐赋咏,甚有情致。”
日渐月染
成语解释:濡:浸润。
染:熏染。
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同“日濡月染”。成语出处:宋・程珌《丙子轮对札子》:“招之得其地矣,又当各分其屯,无杂官军,盖一与之染,则日渐月染,尽成弃甲之人,不幸有警,则彼此相持,莫肯先进;一有微功,则彼此交集,反戈自戕,岂暇向敌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