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56个)

  • 相易

    ān wēi xiā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易:变易,转变。
    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,相互转换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
  • 蹈难

    lín wēi dǎo nàn

    成语解释:临:面对、靠近;蹈:用脚踩。
    面对危险的局势,勇于赴汤蹈火,慷慨就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敌攻无坚,城守必完,临危蹈难,歔欷感发。

  • 褒衣

    bāo yī wēi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褒衣:宽大的衣服。
    危冠:高帽子。
    古代儒生的装束。指宽袍高帽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》:“献酬有容,歌风雅之古辞,斥夷狄之新声。褒衣危冠,兴兴如此。”

  • 不惮

    lín wēi bù dàn

    成语解释:临:碰到,面临;惮:畏惧。
    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司空图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临危不惮,赴救远征。”

  • 肃襟

    sù jīn wéi zuò
  • 肃然

    sù rán wēi zuò

    成语解释:肃然:十分恭敬、肃穆的样子;危:端正。
    十分肃穆而端正地坐着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六回:趁着这明月清风,天空地净,真令人烦心顿解,万虑齐除,都肃然危坐,默默相赏。

  • 与共

    ān wēi yǔ gòng

    成语解释:共同享受安乐,共同承担危难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连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魏・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

  • 下石

    chéng wéi xià shí
  • 之域

    diàn wēi zhī yù

    成语解释:阽危:危险;域:境地。
    危险的境地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齐・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,跻俗于仁寿之地。”

  • 救困

    fú wēi jiù kùn

    成语解释:对处境危急、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魏徵改诏》第三折楔子:“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,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。”

  • 拯溺

    fú wēi zhěng nì

    成语解释:溺:落水。
    扶助危难者,救起落水者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崔佑甫《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》:“常州之义笃于友,用之有常,行之可久,扶危拯溺,尔身我手。”

  • 持颠

    fú wēi chí diān

    成语解释:扶:帮助;持:握,把握;颠:倒,倾倒。
    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素骄贵,末年愈甚,无复知所负荷,扶危持颠。”

  • 高谈

    gāo tán wéi lùn
  • 受命

    jiàn wéi shòu mìng
  • 歛襟

    liàn jīn wéi zu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