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53个)

  • 真金

    liè huǒ zhēn jīn

    成语解释:烈火:熊熊大火;猛烈的火。
    真金不惧火炼;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。比喻英雄本色不变;也作“烈火见真金”。

  • 十万

    shí wàn huǒ s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二章:“我立刻收拾着行李,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。”

  • 之中

    shuǐ huǒ zhī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水火:比喻灾难。
    灾难困苦之中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证之,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。”

  • xiāng huǒ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香火: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。
    指彼此契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嘉佑《送弘志上人归湖州》诗:“能使南人敬,修持香火缘。”

  • 燎原

    rú huǒ liáo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燎:烧;原:原野。
    如火在原野燃烧。比喻声势很大,难于阻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
  • 上身

    rě huǒ shàng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惹:招引。
    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:“生怕惹火烧身,连忙把余琳并冯氏,都送将出来。”

  • 不吃烟

    bù chī yān huǒ shí

    成语解释:烟火食:熟食。
    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。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,不同一般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

  • 烧身

    yǐn huǒ shāo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自招灾祸;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。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;争取大家的批评;帮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:“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,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,生怕引火烧身,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。”

  • 燎原

    cuò huǒ liǎo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放火燎原,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兵部・西南诸捷》:“惟近日东北用兵,聚三大帅娄十万众,尽没辽水,坐成厝火燎原之势,差为不竞耳。”

  • 薪尽

    xīn jìn huǒ miè

    成语解释:薪:柴火。
    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法华经・序品》:“佛此夜灭度,如薪尽火灭,分布诸舍利,而起无量塔。”

  • 烧山

    fàng huǒ shāo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煽风点火,挑拨离间。

    成语出处:康濯《东方红》:“你不知道,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,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!”

  • 不辞

    shuǐ huǒ bù c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水火不避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兵既整齐,王可试下观之,唯王所欲用之,虽赴水火犹可也。”

  • 烹油

    liè huǒ pēng yó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声势气焰很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,真是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之盛。”

  • 不避

    shuǐ huǒ bù bì

    成语解释:谓不避艰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若有驱使,奋勇直前,水火不避。”

  • 入魔

    zǒu huǒ rù mó

    成语解释:走火:过头。
    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25回:“后来妙玉观棋听琴,走火入魔;宝玉抛了通灵玉,着了红袈裟,回头是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