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53个)

  • huǒ shāo huǒ liǎo

    成语解释:燎:烘烤;烧烤。
    指火在燃烧;火在烘烤。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。

    成语出处:魏巍《山雨》:“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,就钻出磨房来。”

  • 烧身

    rě huǒ shāo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惹:招引。
    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:“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,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,生怕惹火烧身,连忙把余琳并冯氏,都送将出来。”

  • 若张

    ruò zhāng huǒ sǎn

    成语解释:张:展开;火伞:比喻夏天太阳酷烈。
   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十分炎热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

  • zhāng huǒ sǎn

    成语解释:张:展开;火伞:比喻烈日。
   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,酷热难耐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

  • 得冰

    zuān huǒ dé b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法苑珠林》第69卷:“窃闻声调响顺,形直影端,未见钻火得冰,种豆得麦。”

  • 汤烧

    tāng shāo huǒ rè

    成语解释:谓生病发高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又见他汤烧火热,自己守着他,歪在旁边劝他:‘只养病,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。’”

  • 执仗

 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

    成语解释:明:用为动词;点明;执:拿着;仗:兵器。
    点着火把;拿着兵器。形容公开劫掠;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我在这瓦窑居住,做些本份生涯,何曾明火执仗 ,无非赤手求财。”

  • 刀山

    dāo shān huǒ hǎ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。也作“火海刀山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高安世译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:“我一生已来,或登刀山剑树地狱,或堕火坑……”

  • 积薪

    cuò huǒ jī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厝:同“措”;放置;薪:柴草。
    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。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。”

  • 十万

    shí wàn huǒ jí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

  • 电光

    shí huǒ diàn guā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……师曰:‘石火电光,已经尘劫。’”

  • 风雷

    fēng léi huǒ pà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急躁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十二回:“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,货还没有起完,到了半夜里,忽然宪太太来了,风雷火炮的一阵,马上就要开船,脸上很带点怒色。”

  • 轰雷

    liè huǒ hōng lé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性情暴躁,爱发脾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,煞是不好说话。”

  • 行空

    diàn huǒ xíng kōng

    成语解释:闪电行于天空。比喻极其迅速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15章:“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,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。”

  • 四起

    fēng huǒ sì qǐ

    成语解释: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。形容边防不安宁,四处有敌人进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