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53个)

  • 无情

    shuǐ huǒ wú q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:“俺城中把金鼓鸣,正是外合里应,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。”

  • 燎原

    xīng huǒ liáo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;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;但有旺盛的生命力;前途无限。星火:微小的火;燎原:火烧原野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
  • 星星之,可以燎原

    xīng xīng zhī huǒ , kě yǐ liáo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。比喻开始时微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张鸿《续孽海花》第57回:“你不轻视了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不晓得怎么结局呢!”

  • 自焚

    wán huǒ zì fén

    成语解释: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。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;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。玩:玩弄;焚: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也,弗戢,将自焚也。”

  • 无交

    shuǐ huǒ wú jiāo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财物牵涉。形容为官清正廉洁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循吏传・赵轨》:“别驾在官,水火不与百姓交,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。”

  • 因缘

    xiāng huǒ yīn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香火: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。
    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指彼此契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

  • 投薪

    jiù huò tóu xīn

    成语解释: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。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,不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邓析子・无厚篇》:“不治其本而务其末,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,救火而投之以薪。”

  • 执杖

 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

    成语解释:点着火把,拿着武器。原指公开抢劫。后比喻公开地、毫不隐藏地干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0回:“那借金银人,身贫无计,结成凶党,明火执杖,白日杀上我门。”

  • 先焦

    jìn huǒ xiān jiā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9回:“常言道:‘近火先焦’。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,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。”

  • 纯青

    lú huǒ chún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纯:纯粹;青:蓝色的;纯青: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。
    相传道家炼丹;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;就算成功了。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、纯熟、完美的地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现在,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,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。”

  • 万家

    dēng huǒ wàn jiā

    成语解释:家家都点上灯。指天黑上灯的时候。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

  • 刀耕

    dāo gēng huǒ zhò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雍熙请机老疏》:“山宿山行,平日只成露布;刀耕火种,以今别是生涯地。”

  • 连天

    fēng huǒ lián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烽火: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。
    到处都在打仗;战火燃遍各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移镇》:“待何如,你星霜满鬓当戎虏,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?”

  • 中烧

    nù huǒ zhōng shāo

    成语解释:中:心中。
    怒火在心中燃烧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迈《臞轩集》:“虚舟相触何心在,怒火虽炎一响空。”

  • 冲天

    nù huǒ chōng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愤怒之极,无法抑制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[程娘子]怒火冲天,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,却被狗子一把抓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