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在中间的成语(共131个)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
成语解释: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
成语出处:吴强《红日》第15章: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大家不要客气,吃一点!”
遇文王施礼乐,遇桀纣动干戈
成语解释:文王:周文王;桀:夏桀;纣:商纣。
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,遇到坏人以武相待。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48卷:“遇文王兴礼乐,遇桀纣呈干戈。”
顶礼膜拜
成语解释: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
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畏服。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0回:“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”
先礼后兵
成语解释: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;如果行不通;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以礼相待
成语解释:礼:仪礼;应有的礼节;待:对待;接待。
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宋江以礼相待,用好言抚慰。”
爱礼存羊
成语解释: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,子曰:‘赐也,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’”
鹅存礼废
成语解释:存:保存。
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,仅存食物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,差个家人送来,叫作通信,这就叫做鹅存礼废。”
来而不往非礼也
成语解释: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诗礼之家
成语解释:诗:指《诗经》;礼:指《周祀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
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。成语出处:明・郎英《七修类稿》卷十六:“因仍苟且,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,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!”
诗礼传家
成语解释: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。
成语出处:元・柯丹丘《荆钗记・会讲》:“诗礼传家忝儒裔,先君不幸早倾逝。”
诗礼人家
成语解释: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他是诗礼人家,又有庄田地土,颇过得日子。”
敬贤礼士
成语解释:礼:以礼相待,尊重。
士:古时称有学问的人。
尊重品德高尚、学识出众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张轨传》:“实子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
成语解释: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《礼让令》:“里谚曰:‘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’斯合经之要矣。”
长斋礼佛
成语解释:长斋:终年吃素。
吃长斋于佛像之前。形容修行信佛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中往往爱逃禅。”
诗礼发冢
成语解释:冢:坟墓;发冢:盗墓。
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。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儒以《诗》《礼》发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