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31个)

  • 焚香

    fén xiāng lǐ bài

    成语解释:焚香:点燃香火。
    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
    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却说玄德前军……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扶老携幼,满路瞻观,焚香礼拜。”

  • 厚币

    bēi lǐ hòu bì

    成语解释:卑礼:谦恭的礼节;厚币:厚重的币帛。
    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魏世家》:“惠王数败于军旅,卑礼厚币,以招贤者。”

  • 克己

    fù lǐ kè jǐ

    成语解释:克:克制,约束;克己:约束自己。
    指约束自我,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李充传》:“室有善言,应在千里,况乎行止,复礼克己。”

  • 夔龙

    kuí lóng lǐ yuè

    成语解释:夔龙:虞舜的两个大臣,夔为乐官,龙为谏官。
    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邹林游学》:“夔龙礼乐承先范,班马文章勘墨铅。”

  • 相亢

    děng lǐ xiāng kà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分庭抗礼。以平等之礼相待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君道》:“今王将东面,目指气使以求臣,则厮役之材至矣;南面听朝,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,则人臣之材至矣;西面等礼相亢,下之以色,不乘势以求臣,则朋友之材至矣。”

  • 烦仪

    rù lǐ fán yí

    成语解释:指烦琐的礼仪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与王尧衢书》:“其于尘俗奔走、缛礼烦仪之事,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。”

  • 之训

    shī lǐ zhī xùn

    成语解释: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”

  • 磕头

    kē tóu lǐ bài

    成语解释:磕头:旧时礼节,跪在地上头碰地。
    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。
    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。”

  • 人恶不恶

    rén è lǐ bù è

    成语解释:恶:凶恶。
    指对方为人虽然凶恶,但对他也不能不讲礼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:贤士,常言道人恶礼不恶,还辞一辞老丞相。

  • 多行无必自及

    duō xíng wú lǐ bì zì jí

    成语解释:行:做;自及:轮到自己头上。
    无礼的事做多了,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四年》:君子曰: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,其是之谓乎。

  • 诗书

    shī shū lǐ yuè

    成语解释: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,顺先王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以造士。”

  • 烧香

    shāo xiāng lǐ bài

    成语解释: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佛图澄传》:“王度疏断,汉人悉不听,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。”

  • 折节

    zhé jié lǐ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屈己待人,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张居正传》:“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,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。”

  • 多仪

    fán lǐ duō yí

    成语解释:繁:多而杂。
    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绍繁礼多仪,公体任自然,此道胜也。”

  • 家长

    jiā cháng lǐ duǎ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家长里短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四二回:“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,少米无柴的话说,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