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在中间的成语(共917个)
豪言壮语
成语解释:豪:豪迈;壮:雄壮。
指言语豪迈雄壮。成语出处:茅盾《老兵的希望》:“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,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,感人极深。”
一言难尽
成语解释:一句话难以把意思说尽。表示事情相当曲折复杂。
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志诚张主管》:“张主管道:‘小夫人如何在这里?’夫人道:‘一言难尽’。”
疾言怒色
成语解释: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戴名世《张验封传》:“为人宽厚和平,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,有犯者皆不与校。”
讷言敏行
成语解释:讷言:说话谨慎;敏:敏捷。
指说话谨慎,办事敏捷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直言极谏
成语解释: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。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。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。
成语出处:汉・晁错《举贤良对策》:“救主之失,补主之过,扬主之美,明主之功,使主内无邪辟之行,外无骞污之名。事君若此,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。”
正言直谏
成语解释:以正义之语,规劝皇帝、上级、长辈或朋友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桓范《谏争》:“今正言直谏,则近死辱而远荣宠,人情何好焉,此乃欲忠于主耳!”
危言危行
成语解释:危:正直。
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。”
轻言寡信
成语解释: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。
成语出处:明・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三折:“你不要非真当假,大丈夫言出无差,轻言寡信休要耍。”
矫言伪行
成语解释:指言论、行为虚伪不实。
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论议下》:“矫言伪行之人,弊车羸马窜伏岩冗,以幸上之爵禄。”
甜言蜜语
成语解释: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。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。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捉季布传文》:“季布得之心中怕,甜言蜜语却安存。”
谗言佞语
成语解释: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三折:“一个李存信,两头蛇谗言佞语。”
微言大义
成语解释: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微:精深;大义:本指经书的要义;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》:“其微言大义,苟非工大积久,能见本体。”
要言不烦
成语解释:要:简要;烦:烦琐。
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;一点不罗嗦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”
一言九鼎
成语解释: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。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列传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”
一言兴邦
成语解释:谓一句话可以兴国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唐・刘禹鍚《唐故相国李公集纪》:“古所谓一言兴邦者,信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