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917个)

  • 观色

    chá yán guān sè

    成语解释:察;观:仔细看;言:话;色:脸色。
    琢磨别人说的话;观察人的脸色。以揣度对方的心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

  • 乱语

    hú yán luàn yǔ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根据,不符实际的瞎说,或说胡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二折:“你省可里胡言乱语。”

  • 慎行

    jǐn yán shèn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谨:小心;慎:谨慎。
    小心谨慎地说话、做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缁衣》:“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,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,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。”

  • 交浅

    jiāo qiǎn yán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四》:“夫望人而笑,是和也;言而不称师,是庸说也;交浅而言深,是忠也。”

  • 偾事

    yī yán fèn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偾:跌倒,败坏。
    一句话说得不好,会把事情搞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家贪戾,一国作乱。其机如此,此谓一言偾事,一人定国。

  • 名正

  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

    成语解释: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
    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
  • 如簧

    qiǎo yán rú huá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
  • 可畏

    rén yán kě wèi

    成语解释:言:指流言蜚语。
    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将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

  • 令色

    qiǎo yán lìng sè

    成语解释: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
   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皋陶谟》:“何迁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

  • 不苟

    bù gǒu yán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苟:苟且;随便。
    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
  • 总而

    zǒng ér yán zhī

    成语解释:总括起来说(总:总括;归纳)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唐・孔颖达疏:“总而言之,皆虚无之谓也。”

  • 而肥

    shí yán ér féi

    成语解释:食言:失信。
    指不守信用,只图自己占便宜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是食言多矣,能无肥乎?”

  • 广开

    guǎng kāi yán lù

    成语解释: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

  • 人微

    rén wēi yán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地位低;说话不受人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孟尝传》:“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”

  • 身轻

    shēn qīng yán wēi

    成语解释:身轻:身价低下,地位低;微:任用小。
    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孟尝传》:“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:‘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,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区区破心,徒然而已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