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在中间的成语(共917个)
兰言断金
成语解释:兰言:心意相合的言论;断金:比喻同心。
心意相合才会有共同语言。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挹兰言于断金,交蓬心于匪石。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
成语解释:金:古代货币单位。
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。指信守诺言可贵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危言谠论
成语解释:危:高耸的样子;谠:正直。
指正直的言论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答孙元规大资书》:“伏惟阁下危言谠论,流风善政,简在天子之心,而讽于士大夫之口,名声之盛,位势之尊,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。”
淫言诐行
成语解释:谓不正当的言行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虔州学记》:“淫言诐行诡怪之术,不足以辅世,则无所容乎其时。”
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
成语解释: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
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一剪梅・独立苍茫醉不归》词:“多情山鸟不须啼,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”
嘉言善行
成语解释:美善的言行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序》:“远至舜禹,而次及于周秦以来,古人之嘉言善行,亦往往而在也。”
人微言贱
成语解释:犹言人微言轻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泰山祈雨文》:“吏思其繇,奔走群望,而人微言贱,不能上动。”
嘉言善状
成语解释:见“嘉言善行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。”
污言秽语
成语解释: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。
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0回:“污言秽语嘲骂不说,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,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。”
极而言之
成语解释: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。指把话说到头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与仙人论性书》:“极而言之,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。”
出言吐词
成语解释:见“出言吐气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词采》:“无论生为衣冠仕宦,旦为小姐夫人,出言吐词,当有隽雅雍容之度。”
难言之隐
成语解释:言:说;隐:隐衷;隐情;藏在内心深处的事。
难以说出口的隐衷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
疾言厉色
成语解释:疾:急速;厉:严厉。
说话急躁;脸色严厉。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。成语出处:元・刘壎《隐居通议・文章四》:“平居于人无忤,睦亲族以礼,抚臧获以恩,未尝疾言厉色。”
溢于言表
成语解释: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
成语出处:明・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
成语解释: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,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。指道理奥妙,难以说明。有时也指情况微妙,不便说明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