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在中间的成语(共193个)
舍己为公
成语解释: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。
成语出处:方志敏《清贫》:“而矜持不苟,舍己为公,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。”
小己得失
成语解释:小己:个人。
指个人的得失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《小雅》讥小己之丢失,其流及上。”
直抒己见
成语解释:直:直爽;抒:抒发;表达。
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。成语出处:清・方苞《与李刚主书》:“倘鉴愚诚,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语,一切稚芟,而直抒己见,以共明孔子之道。”
孤行己意
成语解释: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・记“杨树达”君的袭来》:“我想,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,随随便便的青年,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。”
孤行己见
成语解释: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,企图孤行己见,不尊重我们的意见,但是结果都不通。”
恕己及人
成语解释:恕:宽恕。
宽恕自己,推及别人。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至理》:“慈心于物,恕己及人。”
以己律人
成语解释: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,偏要以己律人,所以天下就多事。”
恕己及物
成语解释:恕:宽恕;物:指人。
宽恕自己,推及别人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策林一・王泽流,人心感》:“夫恕己及物者无他,以心度心,以身观身,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。”
正中己怀
成语解释:正合自己的心意。同“正中下怀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回:“夏婆子听了,正中己怀,忙问:‘因什么事?’”
攘为己有
成语解释:窃夺别人的东西,据为己有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3回:“就如人家做文,往往窃取陈编,攘为己有,惟恐别人看出,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,杂七杂八,强为贯串,以为掩人耳目。”
独出己见
成语解释:见:见解、主张。
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。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续小五义》第一回:“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,独出己见,要去王府盗取盟单。”
舍己从人
成语解释:舍:弃;从:顺。
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
行己有耻
成语解释: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
克己复礼
成语解释:克:克制。
儒家指约束自己,使每件事都归于“礼”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逞己失众
成语解释:逞:放任。
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6回:“盖骄则恃己轻人,骄则逞己失众,失众无以御人,那得不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