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在中间的成语(共239个)
- 心虔志诚- 成语解释:虔:恭敬。 
 心意恭敬、诚恳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九回:“委实心虔志诚,料不能逃菩萨洞察。” 
- 众志成城- 成语解释:众人统一的意志;形成坚固的城墙。比喻团结一致;力量无比强 大。城;城墙。 -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 
- 有志竟成- 成语解释:竟:终于。 
 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耿弇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 
- 志志诚诚- 成语解释:真心实意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于是两个志志诚诚,吃了十来日斋,同到寺里,献此宝镜。” 
- 意得志满- 成语解释: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。亦作“志得意满”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今汉王大败亏输,项王意得志满。” 
- 神志不清- 成语解释: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,弄得身不由己、神志不清。” 
- 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- 成语解释:骥:骏马,千里马;枥:马槽。 
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,仍有雄心壮志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
- 一人立志,万夫莫夺- 成语解释:形容志向坚定,别人很难改变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五卷:“正是‘一人立志,万夫莫夺。’” 
- 项庄之剑,志在沛公- 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同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 - 成语出处:李大钊《国民之薪胆》:“盖项庄之剑,志在沛公,青岛之用兵,不在报德之前仇,非在履英之盟约,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,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。” 
- 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- 成语解释:澹泊:不追求名利;宁静:心情平静沉着。 
 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专心致志,才可有所作为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 
- 心存高官,志在巨富- 成语解释:存:想念。 
 一心想做高官,大富大贵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又与焦弱侯》:“彼以为周、程、张、朱者,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,志在巨富。” 
- 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- 成语解释:长:助长。 
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,轻视自己的力量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你两个闭了鸟嘴!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” 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- 成语解释: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众怪上前道:‘大王,怎么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 ?'”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你两个闭了鸟嘴!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” 
- 长他人威风,灭自己志气- 成语解释:长:助长。 
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,轻视自己的力量。- 成语出处:鲁迅《同意和解释》:“这原是国货,何苦违背民族主义,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——长他人威风,灭自己志气呢?” 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- 成语解释: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 
 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