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在中间的成语(共150个)
见微知著
成语解释:微:微小;著:明显。
看到一点苗头;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。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
白龙微服
成语解释:比喻贵人微服出行,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正谏》:“昔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。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”
防微杜渐
成语解释:防:提防;防止;微:微小;指事物的苗头;杜:杜绝;堵塞;渐:事物的起始、发展。
在错误、坏事、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;不使其发展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消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人微言轻
成语解释:地位低;说话不受人重视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孟尝传》:“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”
辞微旨远
成语解释:辞:文词,言词。
微:隐蔽,精深。
旨:意思,目的。
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刘之遴传》:“省所撰《春秋》义,比事论书,辞微旨远。”
杜微慎防
成语解释:杜:杜绝,断绝;慎:谨慎。
杜绝细微,谨慎防备萌芽。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胡松传》:“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,武库仗内也而外之,非所以重肘腋,杜微慎防也,执弗许。
积微成著
成语解释:微:细微;著:显著。
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著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
见微知萌
成语解释:微:细微。
萌:发生。
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,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。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
听微决疑
成语解释:微:隐微。
注意细微的情节,解决疑难的问题。形容思想缜密,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。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天则》:“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,能屏谗权实。”
人微言贱
成语解释:犹言人微言轻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泰山祈雨文》:“吏思其繇,奔走群望,而人微言贱,不能上动。”
兵微将寡
成语解释:微、寡:少。
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虽多,兵微将寡。”
无微不至
成语解释:微:细微;至:到。
形容关怀、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。成语出处:宋・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忧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蜗名微利
成语解释:蜗名: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。
虚名小利。亦作“蜗利蝇名”、“蜗名蝇利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九卷:“琴瑟之事,终身已矣,蜗名微利,误人之本,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。”
人微权轻
成语解释:微:低下。
指人的资历浅,威望低,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不信,人微权轻。”
睹微知著
成语解释:微:细小;著:显著。
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吕布臧洪传》:“仆中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著,窃度主人之心。,岂谓三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。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