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50个)

  • 蝇头

    yíng tóu wēi lì

    成语解释: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。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满庭芳》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著甚干忙。”

  • 虑远

    fáng wēi lǜ yuǎn

    成语解释:虑:考虑,思虑。
    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,就加以防止,并考虑长远的计策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郑亚《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》:“由是洞启宸衷,大破群议,运筹制胜,举无遗策,防微虑远。”

  • 浸灭

    jìn wēi jìn miè

    成语解释:浸:渐渐;微:衰败;灭:消灭。
    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上嘉唐虞,下悼桀纣,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,虚心以改。”

  • 浸消

    jìn wēi jìn xiāo

    成语解释:浸:渐渐;微:衰败;消:消失。
    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洵《审势》:“浸微浸消,释然而溃。”

  • 知章

    zhī wēi zhī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微:细微。
    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,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刘劭《人物志・九徵》:“圣人淳耀,能兼二美,知微知章。”

  • 知彰

    zhī wēi zhī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微:细小。
    彰:明显。
    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,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。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。亦作“知微知章”、“知章知微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刚,万夫之望。”

  • 末节

    xì wēi mò jié

    成语解释:末节:小事情,小节。
    无关紧要的小事情,小问题。

    成语出处:古立高《初恋》:“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,张志诚感到伤脑筋。”

  • 白璧

    bái bì wēi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璧: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;瑕:玉上的斑点。
    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。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;美中不足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陶渊明集>序》:“白璧微瑕,惟在《闲情》一赋。”

  • 白玉

    bái yù wēi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白玉上的小斑点。比喻有些小缺点,美中不足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公平》:“君子小过,盖白玉之微瑕;小人小善,乃铅刀之一割。”

  • 谈言

    tán yán wēi zhòng

    成语解释:微中:微妙而又恰中要害。
    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序》:“谈言微中,亦可以解纷。”

  • 知著

    yǐ wēi zhī zhù

    成语解释:微:微小;著:明显;显著。
    从事物露出的苗头;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。

    成语出处: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。”

  • 涓滴

    juān dī wēi lì

    成语解释:涓:细流;滴:水珠。
    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・晋史》卷上:“贪取涓滴之微利,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!”

  • 致著

    jī wēi zhì zhù

    成语解释:积:集聚;微:细微;著:显著。
    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疾廖》:“积微致著,累浅成深,鸿羽所以沉龙舟,群轻所以折劲轴。”

  • 知著

    shì wēi zhī zhuó

    成语解释: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・思虑》:“君子视微知著,见始知终,祸无从起,此思虑之政也。”

  • 旨远

    yán wēi zhǐ yuǎn

    成语解释:旨:含意。
    言辞微妙,含意深远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礼部试策王道》:“圣哲垂训,言微旨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