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在中间的成语(共130个)
共饮一江水
成语解释: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。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,有共同的感情。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。
成语出处:宋・李这仪《卜算子》词: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
以一篑障江河
成语解释:篑:盛土的筐。
用一筐土去堵塞长江大河的泛滥。比喻所用力量微薄,无济于事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何武等传赞》:何武、王嘉,区区以一篑障江河,用没其身。
无颜见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江东:借指家乡。
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,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长江后浪催前浪
成语解释: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08回:人有什么意思,长江后浪催前浪,一辈新人赶旧人。
过江名士多如鲫
成语解释: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,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,当时有人说 “过江名士多于鲫”。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。
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竹溪生日二首》:试把过江人物数,溪翁之外更谁哉。
挈泰山以超江河
成语解释:超:跨过;挈:用手提着。
用手提着泰山跨过大江大河。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成语出处:《墨子・兼爱下》:夫挈泰山以超江河,自古之及今,生民而来,未尝有也。
无面目见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。
成语出处:语本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……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塞北江南
成语解释: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。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韦蟾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》诗: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
得江山助
成语解释: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才能写出好的诗文。比喻好的诗文是不能脱离现实的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说传》载:张善于写文章,尤长于碑志,既谪官岳州,诗多凄婉,较前为进,人谓“得江山助”。
石烂江枯
成语解释: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云南土司传二・麓川》:“[王骥]乃与思禄约,许土目得部勒诸蛮,居孟养如故,立石金沙江为界,誓曰:‘石烂江枯,尔乃得渡。’”
三江七泽
成语解释:泛指江河湖泽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”
海沸江翻
成语解释:大海沸腾,江河翻滚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那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怒时节海沸江翻,恼时节天昏地惨。”
龙江虎浪
成语解释:形容惯于兴风作浪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2回:“性明敏,善机变,会妆饰,龙江虎浪,就是嘲汉子的班头,坏家规的领袖。”
铁打江山
成语解释:用铁锻打成的江山。比喻国家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