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烂江枯
- 拼音
- shí làn jiāng kū
- 注音
- ㄕˊ ㄌㄢˋ ㄐㄧㄤ ㄎㄨ
- 情感
- 中性成语
- 繁体
- 石爛江枯
- 近义词
- 石烂海枯
更新:2025-10-31 04:01
《明史・云南土司传二・麓川》:“[王骥]乃与思禄约,许土目得部勒诸蛮,居孟养如故,立石金沙江为界,誓曰:‘石烂江枯,尔乃得渡。’”
作定语、宾语;用于盟誓。
犹“海枯石烂”。见“海枯石烂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海枯石烂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“海枯石烂”系由“海枯”及“石烂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海枯”是出自唐・杜荀鹤〈感寓诗〉,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对人心难测有感而发,他认为海干枯了,终有见底的一天,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。 “石烂”则是出自唐・杜牧〈题桐叶〉诗,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重游故地时引发的感伤,用石头风化粉碎、松木变成柴火表示时间推移、世事无常。后来这二语被合用成“海枯石烂”,形容历时长久、意志坚定。如金・元好问〈鹧鸪天・颜色如花画不成〉词:“云聚散,月亏盈。海枯石烂古今情。”又〈西楼〉曲:“海枯石烂两鸳鸯,只合双飞便双死。”至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七回:“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,云净天空,何等干净解脱,胸中十分痛快。”则以“海枯”表示干净澈底,“石烂”表示不留痕迹。这种意义现在少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