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在中间的成语(共144个)
- 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- 成语解释: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才能正确认识事物;只相信单方面的话,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 
- 俯首听命- 成语解释:俯:低下;首:头;脑袋。 
 低着脑袋听从命令。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焦赣《易林・兑之否》:“俯伏听命,不敢动摇。” 
- 骇人听闻- 成语解释:骇:惊吓;震惊。 
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文公文集・答詹师书》:“浙中近年怪论百出,骇人听闻,坏人心术。” 
- 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- 成语解释:比喻只是口头说说,没有实际行动。 - 成语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三章:“一去就是好些年,说要回来,总是‘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’。” 
- 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- 成语解释:天视、天听: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,可以视听。 
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。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 
- 道听途说- 成语解释:道、途:路。 
 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 
- 耸人听闻- 成语解释:耸:引起注意;使人吃惊。 
 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;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恽敬《杂记》:“豫章大镇,或书有不可达者,故托辞为此;抑为州将者,以此耸人听闻,豫绝系援,皆未可知。” 
- 天高听下- 成语解释:谓天子圣明,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。 -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融传》:“皇鉴烛幽,天高听下,赏片言之或善,矜一物之失时。” 
- 言听计从- 成语解释:听:听从;从:依从。 
 说的话都相信;出的主意、计谋都采纳。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。也作“言听计用”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崔浩传》:“属太宗为政之秋,值世祖经营之日,言听计从,宁廓区夏。” 
- 拱手听命- 成语解释:拱手:双手合抱在胸前,以示敬意。 
 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,毫无反抗。-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陈九畴传》:“边臣怵利害,拱手听命,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,以至于今。” 
- 姑妄听之- 成语解释:姑:姑且;妄:随便。 
 姑且随便听听;不一定就相信。-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 
- 言听行从- 成语解释:谓说话、做事有人听从。形容威望很高。 -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道端》:“圣人之功,定制于冥冥,求至欲得,言听行从,近亲远附,明达四通。” 
- 耳听八方- 成语解释: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 
- 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- 成语解释:六路:指上、下、四方;八方:指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。 
 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三回:“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正与雷英动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