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在中间的成语(共144个)
百听不厌
成语解释: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,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。
敢不听命
成语解释: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
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?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七年》:“齐侯次于虢,燕人行成,曰:‘敝邑知罪,敢不听命!’”
悉听尊便
成语解释:一切由您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茅盾《如是我见我闻》:“那同志忿极而去,亦声言,‘悉听尊便,自寻活路。’”
且听下回分解
成语解释:分解:叙述。
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,且听下回分解。”
耸动听闻
成语解释:耸:通“悚”,惊动。
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。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洪君畴》:“‘职臣在宪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。’固已耸动听闻矣。”
周听不蔽
成语解释:周听:广泛听取;蔽:蒙蔽。
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。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新书・道术》:“周听则不蔽,稽验则不惶。”
道听涂说
成语解释: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
公听并观
成语解释: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邹阳传》:“公听并观,垂明当世。”
即温听厉
成语解释: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
”后以“即温听厉”称面受尊者的教诲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
舍实听声
成语解释:不察实际,只听虚名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实贡》:“周显拘时,故苏秦;燕哙利虚誉,故让子之;皆舍实听声,呕哇之过也。”
逖听远闻
成语解释: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中》:“庶以矜隐之念,昭被四方,逖听远闻,事均亲览。”
逖听遐视
成语解释: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选举志下》:“圣主明目达聪,逖听遐视,罪其私冒不慎举者,小加谴责,大正刑典,责成授任,谁敢不勉?”
言听事行
成语解释:谓说话能听从,事情能执行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说疑》:“言听事行,则如师徒之势。”
尽人事,听天命
成语解释:人事:人情事理;天命:上天的意志。
宿命论者认为,尽心尽力去做事,能否成功,还得听上天的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回:‘尽人事以听天命。’今仙姑既不能忍,又人事未尽,以致如此,何能言得天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