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50个)

  • 会逢

    huì féng qí shì

    成语解释:会:恰巧,适逢;适:往。
    原指恰巧走到那儿了。转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隋・王通《文中子・周公》:“子谓仲长子光曰:'山林可居乎?'曰:'会逢其适也,焉知其可?'”

  • 郑重

    zhèng zhòng qí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(郑重:严肃认真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所以郑重其事,必得三日后方进门。”

  • 自然

    tīng qí zì rán

    成语解释:听任它自然发展;不去过问。形容放任自流。也指尊重客观规律。听:听凭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8回:“王玉辉也不懊悔,听其自然,每日在牛公庵看书。”

  • 果不

    guǒ bù qí rán

    成语解释:果然如此。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我说:‘姑老爷今非昔比,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,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。’,今日果不其然。”

  • 不知

    bù zhī qí xiáng

    成语解释: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施御史家的事,我也略闻,不知其详。”

  • 夸夸

    kuā kuā qí tán

    成语解释:夸夸:说大话。
    言辞浮夸;大谈特谈。形容说话、写文章时浮夸;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
  • 自取

    zì qǔ qí jiù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

  • 洞察

    dòng chá qí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2回:“倘明哲君子,洞察其奸,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,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。”

  • 躬逢

    gōng féng qí shèng

    成语解释:躬:亲自,亲身;逢:赶上;其:代词;盛:盛况。
    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”

  • 自得

    zì dé qí lè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从中得到乐趣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如曾点浴沂风雪,自得其乐。”

  • 自食

    zì shí qí yán

    成语解释:食:吞掉。
    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。形容说了话不算数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穴一居士传》:“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。”

  • 含糊

    hán hú qí cí

    成语解释:糊:不明确;不清晰;辞:也作“词”;言辞。
    指话说得含含糊糊;不清楚;不明确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7回:“二人先受岸贾之嘱,含糊其词,不肯替赵氏分辨。”

  • 身临

    shēn lín qí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身:亲身;临:到;其:那个;境:环境;地方。
    亲身到过那个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八识略说序》:“向非身历其境,恶能穷其边崖,指其归宿者哉!”

  • 在我

    jìn qí zài wǒ

    成语解释:尽:全部。
    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书重刻尺牍>后》:“夫今时之所急,亦惟辑强邻、御外侮而已,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。”

  • 支吾

    zhī wū qí cí

    成语解释:言辞躲躲闪闪;搪塞应付(支吾:言词不清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8回:“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,只得支吾其词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