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50个)

  • 自圆

    zì yuán qí shuō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、周全。形容不露破绽。圆:使圆满;说:观点;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踌躇了半天,只得仰承宪意,自圆其说道:‘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,作不得准的。’”

  • 莫名

    mò míng qí miào

    成语解释:莫:没有什么人;名:表达;说出。
    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。形容事情奇怪;不合常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宣鼎《夜雨秋灯录・陬邑官亲》:“及进西瓜汤,饮兰雪茶,莫名其妙。”

  • 莫明

    mò míng qí miào

    成语解释:说不出其中的奥妙。形容事情非常奇怪,说不出道理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,所说的话,没有一句不内行……想来想去,总是莫名其妙。”

  • 三昧

    dé qí sān mèi

    成语解释:三昧:梵语,意为正定。
    排除一切杂念,使心神平静,专心致志,达到悟境。引申为诀窍或精义。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,熟知精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又赠老谦》:“泻汤旧得茶三昧。”

  • 所以

    wàng qí suǒ yǐ

    成语解释: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一来看见大郎殷勤,道是敬他人才,安然托大,忘其所以。”

  • 乐在

    lè zài qí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乐:快乐;乐趣。
    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

  • 若无

    ruò wú qí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

  • 忘乎

    wàng hū qí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犹忘形。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五幕:“秦始皇已忘乎其形,愈摇动其身体,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。”

  • 吠非

    fèi fēi qí zhǔ

    成语解释:吠:狗叫。
    狗朝着外人乱叫。旧比喻各为其主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六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。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

  • 三过门而不入

  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
    成语解释: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
  • 所好

    tóu qí suǒ hào

    成语解释:投合对方的爱好;有巴结讨好的意味。投:投合;迎合;好:爱好;喜好;所好:喜好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富翁见说是丹术,一发投其所好。”

  • 所好

    ē qí suǒ hào

    成语解释:阿;循私;偏袒。迎合别人的心意;顺从他人的爱好;以向人讨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宰我、子贡、有若,智足以知圣人,污不至阿其所好。”

  • 自食

    zì shí qí lì

    成语解释: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食货志》:“今驱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,使天下各食其力。”

  • 舍我

    shě wǒ qí shuí

    成语解释:舍:除了。
   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
  • 坐享

    zuò xiǎng qí chéng

    成语解释:享:享受;成:成果。
    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与顾惟贤书》:“闽广之役,偶幸了事,皆诸君之功,区区盖坐享其成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