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冠的成语

冠的成语(共144个)

  • 袍带履

    guān páo dài lǚ

    成语解释:帽子、袍子、带子、鞋子。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一个捧着文房四宝,一个捧着冠袍带履。”

  • 丽服

    huá guān lì fú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形容衣着华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又行了半日,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,三间兽头大门,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,正门不开,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。”

  • 发上指

    fā shàng zhǐ guàn

    成语解释:毛发竖起貌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
  • 南州

    nán zhōu guān miǎn

    成语解释: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。指才识出众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庞统传》:“徽甚异之,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。”

  • 禽兽

    yī guān qín shòu

    成语解释: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(衣:穿衣;冠:戴帽)。
    指品德败坏;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不但衣冠中禽兽,乃禽兽中豺狼也。”

  • 楚囚

    nán guān chǔ qiú

    成语解释:南冠:楚国在南方,因此称楚冠为南冠。
    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。后泛称囚犯或战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使税之,召而吊之。再拜稽首。”

  • 怒发冲

    nù fà chōng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愤怒得头发竖起;顶着帽子。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
  • 怒发

    chōng guàn nù fà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为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冶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

  • 发怒冲

    fā nù chōng guà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燕丹子》下卷:“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’高渐离击筑,宗意和之。如壮声则发怒冲冠,为哀声则士皆流涕。”

  • 沐猴而

    mù hóu ér guàn

    成语解释: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
    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
  • 三军

    yǒng guàn sān jūn

    成语解释:冠:位居第一;三军:春秋时大国分中、上、下或中、左、右三军;这里是军队的总称。
    指全军。英勇过人;全军第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
  • 李戴

    zhāng guān lǐ dài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。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・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
  • 沐猴衣

    mù hóu yī guà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沐猴而冠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二折:“你这等人,乃沐猴衣冠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

  • 轩鹤

    xuān hè guàn hóu

    成语解释:乘轩之鹤,戴帽之猴。比喻滥厕禄位、虚有其表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》之一:“池鱼幕燕依栖浅,轩鹤冠猴宠渥新。”

  • 履倒置

    guān lǚ dào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上下位置颠倒,尊卑不分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2卷:“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,不能制驭矣。至石晋尤甚,几有冠履倒置之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