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昧的成语

昧的成语(共49个)

  • 之情

    ài mèi zhī qíng

    成语解释:行为不光明,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。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做知县时,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,断天下狐疑之狱。”

  • 得其三

    dé qí sān mèi

    成语解释:三昧:梵语,意为正定。
    排除一切杂念,使心神平静,专心致志,达到悟境。引申为诀窍或精义。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,熟知精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又赠老谦》:“泻汤旧得茶三昧。”

  • 无知

    yú mèi wú zhī

    成语解释:非常愚笨;糊涂;又没有知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自顾寡德,国人推尊,令袭大位,光父之业。愚昧无知,敢稀圣旨!”

  • 无知

    méng mèi wú zhī

    成语解释:愚钝糊涂;没有知识;不通事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阮种传》:“臣诚蒙昧,所以为罪。”

  • 拾金不

    shí jīn bù mèi

    成语解释:昧:隐瞒;金:原指金钱;现泛指钱物;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把家人名分扯倒,又表其拾金不昧。”

  • 瞒心

    mán xīn mèi jǐ

    成语解释:昧:欺瞒。
    违背良心干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一折:“我堪那无端的豪户,瞒心昧己使心毒,他可便心狡狠,倒换过文书。”

  • 己瞒心

    mèi jǐ mán xīn

    成语解释: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他他他,忒很毒,敢敢敢,昧己满心,将我图。”

  • 地瞒天

    mèi dì mán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欺骗天地。比喻昧着良心,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活拿萧天佑》头折:“你这般昧地瞒天,谄佞奸僻。”

  • 不揣冒

    bù chuǎi mào mèi

    成语解释: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4回:“晚生还有一句话,不揣冒昧,合老世翁商议。”

  • 兼弱攻

    jiān ruò gōng mèi

    成语解释:兼并弱国,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:“兼弱攻昧,取乱侮亡,推亡固存,邦乃其昌。”

  • 无闻

    mèi mèi wú wén

    成语解释:闻:出名。
    指无声无息,无人知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剪灯余话・长安夜行录》:“而使之昧昧无闻,安得不饮恨于九泉,抱痛于百世哉?”

  • 若明若

    ruò míng ruò mè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同“若明若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俞正燮《癸巳类稿・以畜寡人义》:“此等若明若昧之论,作记者无由知之。”

  • 不皦不

    bù jiǎo bù mèi

    成语解释:皦:清白、清晰;昧:糊涂。
    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”

  • 平生

    sù mèi píng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一向不了解。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。素:从来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段成式《剑侠传・郭伦观灯》:“素昧平生,忽蒙救护,脱妻子于危难,先生异人乎?”

  • 生平

    sù mèi shēng píng

    成语解释:彼此一向不了解。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。同“素昧平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八回:“时筱仁因彼此素昧生平,也乐得装作不知,以免拖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