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昧的成语

昧的成语(共49个)

  • 平生

    ruò mèi píng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平生:平素,往常。
    指过去好像不熟悉,现在突然恍悟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容斋四笔・汉高帝祖称丰公》:予自少时读班史,今六七十年,何啻百遍,用朱点句,亦须十本,初不记忆高帝之祖称丰公,比再阅之,恍然若昧平生,聊表见于此。

  • 之事

    ài mèi zhī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行为不光明,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。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有的私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三:岂有暧昧之事,疑其君父者。

  • 之事

    àn mèi zhī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暗昧:昏暗。
    指见不得人的丑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2回:“庞吉你乃堂堂国戚,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?”

  • 寸心不

    cùn xīn bù mèi

    成语解释:寸心:区区之心;昧:隐藏。
    指不昧良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你不将王法依,平将百姓欺,早难道寸心不昧。”

  • 混沌芒

    hùn dùn máng mèi

    成语解释:混沌: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。
    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。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缮性》:“古之人在混茫之中。”成玄英疏:其时淳风未散,故处在混沌茫昧之中。

  • 口称三

    kǒu chēng sān mèi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用语。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、心神平静的境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观念法门》卷一: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,心眼即开,见彼净土一切庄严,说无穷尽。

  • 谩天

    mán tiān mèi dì

    成语解释: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 马钰《满庭芳・叹世》词:“镇日谩天昧地,不顾神明。”

  • 从事

    mào mèi cóng shì
  • 地谩天

    mèi dì mán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,用谎言欺骗他人。亦作“昧地瞒天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侯善渊《酹江月》词:“昧地谩天,多能已会,以巧翻为拙。”

  • 利忘义

    mèi lì wàng yì
  • 死以闻

    mèi sǐ yǐ wén

    成语解释:昧:冒。
    闻:使听到。
    冒着死罪来禀告您。表示谨慎惶恐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赵世家》:“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窃爱怜之,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昧死以闻!”

  • 强词

    qiǎng cí mèi lǐ
  • 落后

    yú mèi luò hòu

    成语解释:愚蠢而不明事理,跟不上形势等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,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。”

  • 至诚无

    zhì chéng wú mèi

    成语解释:昧:欺瞒。
    极为诚实,不存有欺瞒之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贾曾《唐祭汾阴乐章・雍和》:“有豆孔硕,为羞既臧。至诚无昧,精意惟芳。神其醉止,欣欣乐康。”

  • 无诤三

    wú zhèng sān mèi

    成语解释:诤:直言劝人改正错误;昧:昏暗,糊涂。
    没有什么争论,什么都马马虎虎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刚经》:“世尊!佛说我得无诤三昧,人中最为第一,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”宋・胡继宗《书言故事・拾遗》:无可无不可曰无诤三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