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的成语(共78个)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
成语解释: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,悲伤也没用了。
成语出处:《乐府诗集・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徒劳往返
成语解释:来来回回白跑。徒劳:白费力气。
成语出处:明・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》:“若遣京军远涉边境,道路疲劳,未必可用,而沿途骚扰,害亦不细,倘至彼而虏已退,则徒劳往返耳。”
家徒四壁
成语解释:徒:只;壁:墙壁。
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。形容穷得一无所有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司马相如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
亡命之徒
成语解释: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大简车徒
成语解释:简:检阅;车:战车;徒:指士兵。
大规模地检阅军队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桓公六年》:大阅者何?简车徒也。
马齿徒增
成语解释: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,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穀梁子《穀梁传・僖公二年》:“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”
马齿徒长
成语解释:见“马齿徒增”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穀梁子《穀梁传・僖公二年》:“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:‘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’”
徒有虚名
成语解释:空有名望。指有名无实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“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,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。回报曰:‘乃马良之弟马谡也。’懿笑曰:‘徒有虚名,乃庸才耳!’”
酒色之徒
成语解释:嗜酒好色的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以后相处的虽多,都是豪华之辈,酒色之徒,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,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。”
高阳酒徒
成语解释:高阳:古乡名,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
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,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走!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,非儒人也。”
不逞之徒
成语解释:不逞:不得志,不如意;徒:人(含贬义)。
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十年》:“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,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
好事之徒
成语解释:好:喜欢;事:生事,多事。
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・答问》:“则世多好事之徒,皆非之罪也。”
烟波钓徒
成语解释:烟波:水波渺茫,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;钓:钓鱼。
旧指隐逸于渔的人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志和传》:“以亲既丧,不复仕,居江湖,自称烟波钓徒。”
徒乱人意
成语解释:意:心情。
只会扰乱人的心情,起不到别的作用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始受命闻一女卒,再受命闻一男生,皆不顾而行,得家书,不发而焚之,曰:'徒乱人意。'”
徒托空言
成语解释: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。指只讲空话,而不实行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子曰: ‘我欲载之空言,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