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的成语(共78个)
- 前徒倒戈- 成语解释: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,反过来打自己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 
- 章句之徒- 成语解释: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 - 成语出处:见“章句小儒”。 
- 登徒子- 成语解释:登徒:姓。 
 子:男子的通称。
 战国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中的人物。后指代好色之徒。
- 老大徒伤悲- 成语解释:老大:年纪大;徒:徒然。 
 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。- 成语出处:南宋・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・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
- 匏瓜徒悬- 成语解释:匏瓜:似葫芦而稍大,成熟后可以做水瓢。 
 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。”三国・魏・王粲《登楼赋》:惧匏瓜之徒悬兮,畏井渫之莫食。 
- 徒法不行- 成语解释:徒:只。 
 光有好的法令,并不能自行于世。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徒善不足以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。 
- 实蕃有徒- 成语解释:见“实繁有徒”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恶直丑正,实蕃有徒。” 
- 穴处之徒- 成语解释:穴:洞;处:居。 
 居住在洞穴中的人。比喻孤陋寡闻、见识浅薄的人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魏嚣传》:“而王之将吏,群居穴处之徒。” 
- 无赖之徒- 成语解释:指游手好闲,品行不端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世宗纪》:唯樊襄已南,仁乖道政,被拘隔化,非民之咎。而无赖之徒,轻相劫掠,屠害良善,离人父兄。 
- 木石为徒- 成语解释:徒:同类。 
 与树木石头为伴。指寄情山水,不问世事。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柳宗元传》:“用是更乐暗默,与木石为徒,不复致意。” 
- 夸辩之徒- 成语解释:夸:浮夸;辩:巧辩。 
 指说话做事不实事求是,爱虚夸强辩的人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盖国家大计,社稷安危,非比夸辩之徒,虚誉欺人。 
- 谗佞之徒- 成语解释:指说人坏话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3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作弊,克减酒肉。都是那等谗佞之徒,贪爱贿赂的人。” 
- 名不徒显- 成语解释:徒:空;显:显露。 
 名望不会轻易得来。-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期贤》:凡国不徒安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 
- 往返徒劳- 成语解释:徒劳:白花力气。 
 来回白跑。-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:“大夫今日见谕,公则公言之,私则私言之,不必效舌剑唇枪,徒劳往返耳。” 
- 笞杖徒流- 成语解释:笞:鞭打;杖:棒打;徒:徒刑;流:流放。 
 指古代的四种刑罚。- 成语出处:元・乔孟符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本是些风花雪月,都做了笞杖徒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