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的成语(共145个)
寸步难移
成语解释:见“寸步难行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想当年在小舟中,寸步难移。”
寸土不让
成语解释:一寸土地也不让人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,寸土不让。”
寸步不让
成语解释: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。形容丝毫不肯让步、妥协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盖西国政治之基础,在于民权,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,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,以自利天下。
方寸不乱
成语解释:方寸:指心。
心绪不乱。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。成语出处:唐・吕温《凌烟阁勋臣赞・屈突蒋公通》:“……徇日,方寸不乱。”
寸阴可惜
成语解释:寸阴:指短暂的时间;惜:爱惜。
一寸光阴也应当爱惜。形容时间极其宝贵。成语出处:清・朱彝尊《朱翁六十寿序》:“人生世上,寸阴可惜,岂可晷刻偷安耶!”
寸铁在手
成语解释:寸铁:很短的兵器。
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,寸铁在手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
寸金难买寸光阴
成语解释:光阴:时间。
形容时间的可贵,应该十分珍惜。成语出处:《西洋记》第11回:“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寸金使尽金还在,过去光阴哪里寻?”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
成语解释: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《礼让令》:“里谚曰:‘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’斯合经之要矣。”
三寸鸟,七寸嘴
成语解释:比喻能说会道(多用于讽刺)。
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
成语解释:方寸:比喻小;岑:尖顶高楼。
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。比喻类比不当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寸有所长
成语解释:寸比尺短,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。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,也会有他的长处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
寸土尺金
成语解释:喻土地收益极高,极其贵重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杨懋建《帝城花样・纫芗传》:“当万葩竞秀时,培植妙卉,寸土尺金,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,蔓延庭阶,大是恨事。”
寸阴尺璧
成语解释:阴:日影,光阴;寸阴:指极断的时间。
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。极言时间可贵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“故圣人不贵尺之璧,而重寸之阴,时间得而易失也。”
寸木岑楼
成语解释: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。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,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。后也比喻差距极大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,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寸步千里
成语解释:寸步:指距离非常短。
虽然相距只有寸步,却如同千里之隔。比喻相见非常困难。成语出处:唐・卢照邻《狱中学骚体》:“寸步千里兮相闻,思公子兮日将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