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针的成语

针的成语(共65个)

  • 芥相投

    zhēn jiè xiāng tóu

    成语解释:《三国志·吴志·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
    ”磁石引针,琥珀拾芥,因以“针芥相投”谓相投契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”

  • 法灸神

    fǎ jiǔ shén zhēn

    成语解释:神奇的针灸技术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本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虽不会法灸神针,更胜似救苦难观世音。”

  • 顶门一

    dǐng mén yī zhēn

    成语解释: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。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》:盏事上十年,聒聒顶门一针,每言治乱,原于君心。

  • 海内寻

    hǎi nèi xún zhēn
  • 啮檗吞

    niè bò tūn zhēn

    成语解释:檗:俗称黄柏,味苦。
    啮檗:食用黄檗,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。
    吞针:将针吞下,比喻食物极难入口。
    形容食物难以下咽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康骈《李使君》:“及至冰餐,俱置一匙于口,各相眄良久,咸若啮檗吞针 。”

  • 攻疽

    duǎn zhēn gōng jū

    成语解释:攻:医治;疽:毒疮。
    用短针去治疗毒疮。比喻措施不力,是不能取得效果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大论》:“设礼修文,有似穷医,欲以短针而攻疽。”

  • 竖线

    héng zhēn shù xi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缝纫之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,我活了十九岁,不知横针竖线,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,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。”

  • 见血

    jīn zhēn jiàn xuè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一针见血。比喻说话简短,切中要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宗周《书高先生帖后》:“往岁尝遗余书曰:‘吾辈有一毫逃死之心,固害道;有一毫求死之心,亦害道。’此金针见血语。”

  • 细缕

    mì zhēn xì lǚ

    成语解释:缕:线。
    缝制得十分细密。比喻考虑事情极为周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夜读偶记》:“曹雪芹的这种密针细缕、曲曲折折表达出来的向前看的态度,在后四十回中却被高鹗发挥为相反的一面。”

  • 俗耳

    sú ěr zhēn biān

    成语解释:俗:庸俗;砭:古代治病用的针砭;针砭:古人砭石为针的治病术。
    旧时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引《高隐外书》: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。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,汝知之乎?’

  • 密线

    xì zhēn mì xiàn

    成语解释:针线细密。比喻细致周密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世界上原有两种人:一种是大刀阔斧的人,一种是细针密线的人。”

  • 步线

    xíng zhēn bù xi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设计划策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蓝采和》第一折:“试看我行针步线,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。”

  • 拾芥

    yǐn zhēn shí jiè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物互相感应。语本汉王充《论衡·乱龙》:“顿牟掇芥,磁石引针,皆以其真是,不假他类。
    ”顿牟,琥珀。一说为玳瑁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汉・王充《论衡・乱龙》:“顿牟掇芥,磁石引针,皆以其真是,不假他类。”顿牟,琥珀。一说为玳瑁。

  • 头削铁

    zhēn tóu xuē tiě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力刮削搜刮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杨潮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:“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,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。”胡士莹校注:“形容刮皮刻薄之至。为旧时俗语,明代已有之。《一笑散・夺泥燕口》:‘夺泥燕口,削铁针头,刮金佛面细搜求,无中觅有。’”

  • 芥之契

    zhēn jiè zhī q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・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》:“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,属为题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