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的成语(共65个)
- 水底捞针- 成语解释:在水底下捞一根针。形容很难找到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三折:“俊儿夫似海内寻针,姻缘事在天数临,无缘分怎的消任?直耽搁到如今。” 
- 大政方针- 成语解释:重大的政策与措施,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。 -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8回:“颇欲展施抱负,造成一法制国,所以一经就任,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,拟向国会宣布。” 
- 大海一针- 成语解释: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比喻无从寻觅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・王本立天涯求父》:“这王珣踪迹无方,分明大海一针,何从捞摸。” 
- 磨杵作针- 成语解释:形容只要肯下功夫,再难的事也能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颐养・止忧》:“人非铁石,奚堪磨杵作针;寿岂泥沙,不禁委尘入土。” 
- 痛下针砭- 成语解释:针砭: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。 
 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,以便改正。- 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・艺术传・徐大椿》:“《慎疾刍言》,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。” 
- 暗度金针- 成语解释:度:通“渡”,过渡,引申为传授。 
 金针: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,七夕祭织女,织女送她一根金针,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;后因以比喻秘诀。
 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。又借指幕后交易。- 成语出处:见唐・冯翊子休《桂苑丛谈・史遗》。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,七夕祭织女,织女送她一根金针,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。 
- 日坐针毡- 成语解释:见“如坐针毡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诸圣邻《大唐秦王词话》卷8:“相惊共诉从前事,日坐针毡不得宁。” 
- 见缝插针- 成语解释:缝:缝隙;空子。 
 看见缝隙就插针进去。比喻善于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时间和空间。- 成语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‘小钢炮后来打死了敌人不少’,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。” 
- 铁杵磨成针- 成语解释:杵:舂米或捶衣用的棒。 
 将铁棒磨成细针。比喻只要有恒心,肯努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- 成语出处:宋・祝穆《方舆胜览・眉州・磨针溪》:“在象耳山下,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弃去,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’太白感其意还,卒业。” 
- 砭庸针俗- 成语解释:砭:古代治病用的石针,治疗。 
 救治凡庸鄙陋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龚炜《巢林笔谈・双忠寺碑文》:“其论足以扶教维风,其文足以砭庸针俗,卓识大力,一空当世作者。” 
- 针芥之投- 成语解释:同“针芥相投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每探赜析微,穷极理性,罔间晨夕,自谓针芥之投,庶儿终始也。” 
- 穿针走线- 成语解释:像穿针走线活动样地表演或行动。 
- 挑针打眼- 成语解释:苛评,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。 
- 绵里针- 成语解释:绵:丝棉。 
 棉絮里面藏着针。比喻外貌和善,内心刻毒或软中有硬;也比喻极其珍爱。-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,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?” 
- 铁棒磨成针- 成语解释:比喻只要有恒心,有毅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同“铁杵磨成针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章:“拼着些坚忍工夫,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,看似发达的迟,实在收效最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