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的成语(共82个)
补天浴日
成语解释: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。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。也形容伟大的功业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赵鼎传》:“浚有补天浴日之功,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,君臣相信,古今无二。”
勤能补拙
成语解释:勤:勤奋;拙:愚笨。
勤勉地干;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。成语出处:宋・邵雍《弄笔吟》:“弄假像真终是假,将勤补拙总输勤。”
息黥补劓
成语解释:指修整面容残缺,恢复本来面目。后用以喻改过自新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:“……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,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。”
顾犬补牢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出了差错,宜及时设法补救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修修补补
成语解释: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》:“有些服务性行业,串街游乡,修修补补。”
东补西凑
成语解释: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,还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女娲补天
成语解释:女娲:传说中上古女帝名。
有说是伏羲的妹妹;有说是伏羲的妻子。相传共工氏祝融败;斗触不周天;天柱折;地维缺;女娲炼五色石补天。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
得不补失
成语解释:见“得不偿失”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陆逊传》:“权遂征夷州,得不补失。”
抽多补少,抽肥补瘦
成语解释:抽:提取;补:补助。
指提取多余的补益不足的。成语出处: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附录: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:“‘抽多补少,抽肥补瘦’,同时坚决地团结中农,保护富裕中农,给富农以经济出路。”
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
成语解释:在朝廷做官,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;辞官隐退时,就反省自己,以弥补过失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”
空谈无补
成语解释: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。
成语出处:《新笑史》:“少许胜人,空谈无补。”
无补于事
成语解释:补:益处,裨益,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》:“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。”
牵萝莫补
成语解释:谓无法弥补。
成语出处:《花月痕》第十一回:“痴珠多情人,既深毁室之伤,复抱坠楼之痛!牵萝莫补,剪纸难招。”
空言无补
成语解释: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。
成语出处:陆士谔《续孽海花》第46回:“众喙哓哓,空言无补。”
江心补漏
成语解释:船到了江心;才着手堵塞漏洞。比喻错失良机;补救已迟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七十二朝人物演义・叶公》:“今为吾主计之,必先预为准备,莫待临歧勒马、江心补漏,是臣之愿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