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的成语(共82个)
补苴罅漏
成语解释:补苴:补缀;弥缝;罅:孔隙。
修补好裂缝和漏洞。原指弥补儒家学说的缺欠和不足。后泛指弥补文章、理论中的缺陷和漏洞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觝排异端,攘斥佛老,补苴罅漏,张皇幽眇。”
牵萝补屋
成语解释:萝:女萝,植物名。
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。比喻生活贫困,挪东补西。后多比喻将就凑合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佳人》诗:“侍婢卖珠回,牵萝补茅屋。”
补残守缺
成语解释:残:残缺,不完整;缺:残破。
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。形容思想保守。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哀帝纪》:“至于国家大事,则幽冥莫知其原,然犹补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。”
无补于时
成语解释:时:时势。
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舜钦《答杜公书》:“今虽能涬然引去,无补于时,亦安是以为嘉事。”
拘挛补衲
成语解释:拉扯牵引,缝补缀合。比喻文章用事过多,反成弊害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・总论》:“遂乃句无虚语,语无虚字,拘挛补衲,蠹文已甚。”
七破八补
成语解释:形容衣物非常破旧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3回:“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,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,形状十分瑟缩。”
拾遗补阙
成语解释: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。采录遗逸的事迹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上之不能纳忠效信,有奇策才力之誉,自结明主;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
十全大补
成语解释: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5回:“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,开了脉案,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,便去了。”
损有余补不足
成语解释: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取于有余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,所谓损有余补不足。”
移东补西
成语解释:用之方面的钱、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
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续。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救过补阙
成语解释:阙:同“缺”,不足,缺点。
挽救过错,弥补不足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潘岳传》:“故箴规之兴,将以救过补阙,然犹依违讽喻,使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自诫。”
炼石补天
成语解释:炼: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。
古神话,相传天缺西北,女娲炼五色石补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。”
补天炼石
成语解释:炼: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。
古神话,相传天缺西北,女娲炼五色石补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。成语出处: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下兼覆,地不周载……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。
浴日补天
成语解释: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。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。也形容伟大的功业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又《山海经・大荒南经》:有羲和之国,有女子名曰羲和,方日浴于甘渊。
补牢顾犬
成语解释:丢失了羊,才修补羊圈;见了野兔,才回头唤狗去追捕。比喻对出现的失误,及时设法补救。
成语出处:语本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