丧的成语(共99个)
丧尽天良
成语解释:丧:丧失;尽:全部;天良:良心。
没有一点良心。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今人既高贵骄奢矣,而又丧尽天良,但思利己,不思利人。”
一言丧邦
成语解释:谓一句话可以亡国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《旧唐书・孙伏伽传》:“周,隋之季,忠臣结舌,一言丧邦,谅足深诫。”
丧家之狗
成语解释:失去靠山,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、惶张惊恐,无处投奔者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”元・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二折:“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似漏网之鱼。”
丧家之犬
成语解释:失去主人家的狗。比喻失去靠山;无处投奔的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47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
丧权辱国
成语解释:丧:丧失;辱:屈辱;耻辱。
丧失主权;使国家蒙受耻辱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,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——《江宁条约》。”
无得无丧
成语解释:丧:失。
指没有得也没有失。成语出处: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气义》:“无得无丧,天长地久。”
丧魂失魄
成语解释:原义为失去了魂魄。形容极度惊慌、恐惧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・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,其实何尝有力,而一群老头子,还有少年,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。”
亡魂丧胆
成语解释: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
败国丧家
成语解释:败:衰败,沦亡;丧:丧失。
使国家沦亡,家庭败落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列女传・刘聪妻刘氏》:“自古败国丧家,未始不由妇人者也。”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
成语解释:邦:国家。
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一言而兴邦,有诸?……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
傫如丧狗
成语解释: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。语本《史记 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适郑,与弟子相失,孔子独立郭东门……累累若丧家之狗。
”裴骃集解引王肃曰:“丧家之狗,主人哀荒,不见饮食,故累然而不得意。
孔子生于乱世,道不得行,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。”。丧言不文
成语解释:文:文体,辞采。
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。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丧亲篇》:“子曰:‘孝子之丧亲也……礼无容,言不文。’”
若有所丧
成语解释:若:好象。
好象丢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。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“解车休马,罢酒彻乐,而心忽然若有所丧,怅然若有所亡也。”
不丧匕鬯
成语解释:匕鬯:宗庙祭祀物品。
形容军纪严明,百姓安居,不废宗庙祭祀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震》: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。”
扫墓望丧
成语解释:扫除墓地,以待人死入葬。谓酷吏必当有恶报,指日可待。语本《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》:严延年迁河南太守,其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,到洛阳,适见奏报引决囚人。
母大惊,谓延年曰:“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!行矣!去女东归,扫除墓地耳!”后岁余,延年果败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汉书・酷吏传・严延年》:严延年迁河南太守,其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,到洛阳,适见奏报引决囚人。母大惊,谓延年曰:“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!行矣!去女东归,扫除墓地耳!”后岁余,延年果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