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鸣的成语

鸣的成语(共147个)

  • 得意

    zì míng dé yì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表示得意。形容自我欣赏。鸣:表达;表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篇》:“挥策四顾;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;自鸣得意。”

  • 鼓乐齐

    gǔ yuè qí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。形容热闹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二幕:“群众起来,鼓乐齐鸣。”

  • 风不

    fēng bù míng tiáo

    成语解释: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水旱》:“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,国无夭伤,岁无荒年。当此之时,雨不破块,风不鸣条。”

  • 凤朝阳

    míng fèng zhāo yáng

    成语解释: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
    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郑玄笺:“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,居高视下,观可集止,喻贤者待礼乃行,翔而后集。
    梧桐者,犹明君出也。生于朝阳者,被温仁之气,亦君德也。”后因以“鸣凤朝阳”比喻贤臣遇明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《幼学琼林・卷一・文臣类》:“李善感直言不讳,竞称鸣凤朝阳。”

  • 百花齐放,百家争

    bǎi huā qí fàng , bǎi jiā zhē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方针,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,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。”

  • 则已,一惊人

    bù míng zé yǐ , yī míng jīng rén

    成语解释:鸣;鸟叫。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

  • 黄钟毁弃,瓦釜雷

 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, wǎ fǔ léi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  • 黄钟毁弃,瓦缶雷

 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, wǎ fǒu léi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黄钟:大钟;瓦缶:瓦锅。
    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,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鼠辈鸱张其若是哉!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。蠢兹幺幺,毒害乃尔。”

  • 嘤其矣,求其友声

    yīng qí míng yǐ , qiú qí yǒu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嘤:鸟鸣声。
    鸟儿在嘤嘤地鸣叫,寻求同伴的应声。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伐木》:“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;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。”

  • 牝鸡牡

    pìn jī mǔ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牝鸡司晨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杨震传》:“《书》诫牝鸡牡鸣,《诗》刺哲妇丧国。”

  • 人头畜

    rén tóu chù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鸣:叫。
    这是骂人的话,指虽然是人,但象畜类一样愚蠢。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始皇本记》:“(胡亥)诛斯,去疾,任用赵高,痛哉言乎!人头畜鸣。”

  • 起舞

    jī míng qǐ wǔ

    成语解释:指胸怀大志、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韩元吉《薄幸》词:“都莫问功名事,白发渐星星如许。任鸡鸣起舞,乡关何在。凭高目尽孤鸿去。”

  • 候旦

    jī míng hòu dà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鸡鸣戒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徐铉《和张先辈见寄》:“鸡鸣候旦宁辞晦,松节凌霜几换秋。”

  • 戒旦

    jī míng jiè dàn

    成语解释:怕失晓而耽误正事,天没亮就起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齐风・鸡鸣序》:“《鸡鸣》,思贤妃也。哀公荒淫怠慢,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。”

  • 物不平则

  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平:公平;鸣:发出声音。
    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