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的成语(共121个)
病病歪歪
成语解释: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爷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
病入膏肓
成语解释:膏肓:我国古代医学名称;心尖脂肪叫“膏”;心脏和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
古代认为“膏肓”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。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。也比喻事态严重;无法挽救。也作“病在膏肓”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年》:“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公曰:‘良医也。’厚为之礼而归之。”
病急乱投医
成语解释:病势沉重,到处乱请医生。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,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紫鹃笑道:‘你也念起佛来,真是新闻!’宝玉笑道:‘所谓病急乱投医了。’”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
成语解释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
成语解释:沉:沉没;侧畔:旁边;帆:船。
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,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。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
生老病死
成语解释:佛教认为出生、衰老、疾病、死亡是人生的“四苦”;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、养老、医疗、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。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八相变》:“生老病死相煎逼,积财千万总成空。”
丧心病狂
成语解释:丧:丧失;失去;心:指理智;狂:疯狂。
丧失理智;像发了疯一样。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范如圭传》:“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,忘仇辱国之罪,且曰:‘公不丧心病狂,奈何为此?必遗臭万世矣。’”
蚌病成珠
成语解释: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“明月之珠,蚌之病而我之利。”
旧病复发
成语解释:比喻老毛病又犯了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,倒也罢了;只是他在家里说着好听,到了外头,旧病复发,难拘束他了。”
七病八痛
成语解释: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就是在雯青家里,一年到头,上下多少人,七病八痛,都是他包圆儿的。”
病急乱求医
成语解释: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。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。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7章:“他真是病急乱求医!”
无病呻吟
成语解释:没病瞎哼哼。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。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;装腔作势。
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临江仙》词:“百年光景百年心,更欢须叹息,无病也呻吟。”
悯时病俗
成语解释:指忧虑时俗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答李讼书》:“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,信如是,是足下之有志乎道。”
无病自炙
成语解释:灸:灼,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。
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柳下季曰:‘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?’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