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的成语(共295个)
- 为恶不悛- 成语解释: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七卷:“贾后为恶不悛。” 
- 长恶不悛- 成语解释:指长期作恶,不肯悔改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,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 
- 穷山恶水- 成语解释:穷山:荒山。 
 恶水:有害的河。
 指贫瘠偏僻的荒山;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。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王濬卿《冷眼观》:“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,是为穷山;水虽秀而只鳞莫睹,是为恶水。” 
- 毒泷恶雾- 成语解释:恶劣的云雨雾气。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。 - 成语出处:郑泽《登楼叹》诗:“毒泷恶雾纷相乘,令我望望心惺惺。” 
- 罪恶滔天- 成语解释:滔天:漫天,弥天。 
 形容罪恶极大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景定慧星》:“开庆误国之人,罪恶滔天。” 
- 褒善贬恶- 成语解释: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 
- 劝善惩恶- 成语解释:劝:勉励;惩:责罚。 
 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。” 
- 赏善罚恶- 成语解释:谓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贡禹《赎罪》:“赏善罚恶,不阿亲戚。” 
- 恶衣恶食- 成语解释:恶:粗劣的。 
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 
- 恶声恶气- 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,态度粗暴。 -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小不顺眼,还要发脾气,恶声恶气地骂人,也骂鸡和猪和牛。” 
- 恶有恶报- 成语解释: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。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衍《新酒肉文》:“行十恶者,受于恶报;行十善者,受于善报。” 
- 恶言恶语- 成语解释: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一路恶言恶语,直嚷到自己房中,说向丈夫。” 
- 溢美溢恶- 成语解释:溢:水满外流,引伸为过度。 
 过分夸奖,过分指责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世间》:“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” 
- 做好做恶- 成语解释: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 - 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两个公人,一路上做好做恶,管押了行。” 
- 众好众恶- 成语解释: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