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恶的成语

恶的成语(共295个)

  • 衣薄食

    è yī bó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衣:衣服;薄:淡薄;食:事物。
    形容生活清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文中子・事君》:“恶衣薄食,少思寡欲。”

  • 多端

    zuò è duō duān

    成语解释:恶:犯罪的事;极坏的行为;端:项目;方面。
    形容做的坏事极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想当初作恶多端,这三四日斋戒,那里就积得过来。”

  • 大奸极

    dà jiān jí è

    成语解释: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9回:“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,亦不消说得。”

  • 除奸

    jiǎn è chú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剪、除:扫除。
    扫除恶人与奸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0回:“似你我行侠尚义,理应济困扶危,剪恶除奸。”

  • 人自有人磨

   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

    成语解释:磨:折磨。
    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八卷:“好人还遇好人救,恶人自有恶人磨。”

  • 丑腔

    chǒu qiāng è tài

    成语解释:卑贱的声调,丑恶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骂筵》:赵文华陪着严嵩,抹粉脸席前趋奉,丑腔恶态,演出真鸣凤。

  • 不作

    wú è bù zuò

    成语解释:恶:坏事。
    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,倚娇作势,折毒孩子,打骂丫头,无恶不作。”

  • 敝绨

    bì tí è sù

    成语解释:指衣食粗劣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祭范颖州文》:“翼翼公子,敝绨恶粟。”

  • 罪大

    zuì dà è jí

    成语解释:罪恶大到了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刑入于死者,乃罪大恶极。”

  • 不赦

    shí è bù shè

    成语解释: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
    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这药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恶不赦。”

  • 凶神

    xiōng shén è shà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凶恶的神。后来指凶恶的坏人。煞:迷信说法中的凶神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三折:“遭这般凶神恶煞,必然板僵身死了也。”

  • 扬善

    yǎn è yáng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白虎通・谥》:“天子崩,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?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,掩恶扬善者也。”

  • 痛疾

    shēn wù tò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恶:厌恶;痛:痛恨。
   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” 宋・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

  • 紫夺朱

    wù zǐ duó zhū

    成语解释:紫:古人认为紫是杂色;夺:乱;朱:大红色,古人认为红是正色。
    原指厌恶以邪代正。后以喻以邪胜正,以异端充正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;恶郑声之乱雅乐也;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
  • 如仇

    jí è rú chóu

    成语解释:疾:厌恶;憎恨;恶:指坏人坏事。
   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月,见善若惊,疾恶如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