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当的成语

当的成语(共292个)

  • 断不断

    dāng duàn bù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春申君列传论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

  • 豺狼

    chái láng dāng dào

    成语解释:豺、狼:两种凶残的野兽;当:正当;当道:横在路中间挡路。
    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。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;也作“虎狼当路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平帝纪》:“豺狼当道,安问狐狸!”

  • 长歌

    cháng gē dàng kū

    成语解释:长歌:放声歌咏;引申为写诗文;当:当作。
    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;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。也作“长歌代哭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7回:“感怀触绪,聊赋四章,匪曰无故呻吟,亦长歌当哭之意耳。”

  • 之无愧

    dāng zhī wú kuì

    成语解释: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;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。当:担当;承受;之: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,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

  • 安步

    ān bù dàng chē

    成语解释: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
    步:步行;当:代替。
    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
  • 既有今日,何必

    jì yǒu jīn rì , hé bì dāng chū

    成语解释:既然现在后悔,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?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五灯会元・天衣怀禅师法嗣・惠林宗本禅师》:“曰:‘中下之流,如何领会?’师曰:‘伏尸万里。’曰:‘早知今日事,悔不慎当初。’”

  • 机立断

    dāng jī lì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
  • xiǎng dāng rán

    成语解释:凭主观推断,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孔融传》:“以今度之,想当然耳。”

  • 死马活马医

    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,仍然抱万一希望,积极挽救。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顾张思《土风录》第13卷:“知不可救,姑且医治曰‘死马当活马医’。”

  • 有福同享,有难同

    yǒu fú tóng xiǎng , yǒu nàn tóng dāng

    成语解释:幸福共同分享,苦难共同分担。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还有一件:从前老爷有过话,是‘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’。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,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、赔了钱,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。”

  • 局者迷,旁观者清

    dāng jú zhě mí , páng guān zhě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当局者:下棋的人;旁观者:看棋的人。
   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,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元澹传》:“当局称迷,傍观必审,何所谓疑而不申列?”

  •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

   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

    成语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有什么不好的呢?”

  • 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

    shì bié sān rì , 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

    成语解释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
  • 男大婚,女大

    nán dà dāng hūn , nǚ dà dāng jià
  • 一粥一饭,思来处不易

    yī zhōu yī fàn , 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

    成语解释:一口粥,一口饭,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。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,爱惜粮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