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的成语(共50个)
锋芒不露
成语解释:锋芒:刀剑的尖端,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;露:显露。
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。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,表面上看不出来。成语出处:宋・沉括《梦溪笔谈补》:“宋寇准拜相时,朝廷所下诏书有:'能断大事,不拘小节;有干将之器,不露锋芒,怀照物之明,而能包纳。”
针尖对麦芒
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都很利害,互不相让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荷珠配》第一场:“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!怎奈呀针尖对麦芒,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。”
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
成语解释:芒:锋芒;刚:坚强。
剑用久了,锋芒都磨光了,人老了就没有刚强之气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2回:“桓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:‘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。’”
背若芒刺
成语解释:犹言芒刺在背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不意[曹操]专国弄权,擅作威福。朕每见之,背若芒刺。”
小试锋芒
成语解释: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。
成语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三章:“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,尽管小试锋芒,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。”
万丈光芒
成语解释:光芒:光辉四射。
形容光辉灿烂,照耀到远方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:“在他盲目而瘫痪的一片黑暗中,打出了万丈光芒的眩目的铁火。”
不露锋芒
成语解释:锋:兵刃;芒:植物的尖刺。
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成语出处:宋・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・杂说》第20卷:“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,善言也。”
初试锋芒
成语解释:见“初露锋芒”。
成语出处:魏巍《前进吧,祖国》:“他正支着腮微笑着,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。”
如芒刺背
成语解释:见“如芒在背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心下踌躇,坐卧不安,如芒刺背。”
有作其芒
成语解释: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干将发硎,有作其芒。”
细入毫芒
成语解释:毫芒:指极细微。
形容细微到极点。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五杂俎・人部》:“唐初虽有山水,然尚精工。如李思训、王摩诘之笔,皆细入毫芒。”
口角锋芒
成语解释:口角:嘴边。
言词尖锐,不让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七回:就是他的性情爽利,口角锋芒些,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。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,反被这好所误。
剖毫析芒
成语解释:谓分析判别得至细至精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诘鲍》:“远则甫侯子羔,近则于公释之,探情审罚,剖毫析芒。”
芒屩布衣
成语解释:屩:麻草鞋。
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。形容衣着朴素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儒林传・范缜》:“在瓛门下积年,去来归家,恒芒屩布衣,徒行于路。”
芒然自失
成语解释:芒然:模糊不清。
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说剑》:“此天子之剑也。文王芒然自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