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弊的成语

弊的成语(共56个)

  • 千金

    qiān jīn bì zhǒ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东西虽然微贱,却十分珍惜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秦观……将入京应举》诗:“千金弊帚那堪换,我亦淹留岂长算。”

  • 宿一清

    sù bì yī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・林则徐传》:“吴中洊饥,奏免逋赋,前在籓司任,议定赈务章程,行之有效,至是仍其法,宿弊一清。”

  • 兴利剔

    xīng lì tì bì

    成语解释:剔:剔除;弊:弊端,害处。
    兴办有利的事业,除去各种弊端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趁今日清静,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,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。”

  • 索瑕

    xún bì suǒ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吹毛求疵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・内阁・江陵议分祀天地》:“江陵身后,攻之者寻弊索瑕,以功为罪。”

  • 医时救

    yī shí jiù bì

    成语解释:匡正时政的弊病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六:“及唐元宗时,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,可以坐销患害,立致升平,惟虑至尊,未能留意。医时救弊 ,无出于斯!”

  • 营私作

    yíng sī zuò bì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营私舞弊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谭嗣同《代拟上谕》:“总期民隐尽能上达,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。”

  • 有利无

    yǒu lì wú bì

    成语解释: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
  • 作法自

    zuò fǎ zì bì

    成语解释: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语出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
    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
    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
  • 坐而待

    zuò ér dài bì

    成语解释:坐着等死。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,惟坐而待亡,孰与伐之。”

  • 遗簪

    yí zān bì jù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高德政传》:“魏静帝曰:‘人念遗簪弊屦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乃人与夫人宾御以下诀别,莫不嘘欷掩涕。”

  • 积久

    jī jiǔ bì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积:积累;久:时间长;弊:弊病,弊端。
    事物久而不变,就会产生弊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