弊的成语(共56个)
- 弊帚千金- 成语解释: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成价值千金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弊,一本作“敝”。 - 成语出处:语出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” 
- 通同作弊- 成语解释: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 
 串通一起做坏事。- 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 
- 权衡利弊- 成语解释:权:称砣。 
 衡:称杆。
 权衡:比较,衡量。
 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。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,要依据不同对象,权衡利弊,审慎处理。” 
- 补偏救弊- 成语解释:弊:害处;毛病。 
 补救偏差;纠正错误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魏翁《鹤山文集》:“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,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。” 
- 齿弊舌存- 成语解释:谓刚者易折,柔者难毁。语本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。 - 成语出处:语出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 
- 衣弊履穿- 成语解释:弊:坏。 
 衣服破烂,鞋子穿孔。形容贫穷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善说》:“君将掘君之偶钱,发君之庾粟以补士,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。” 
- 欲益反弊- 成语解释:犹言欲益反损。 - 成语出处:金・王若虚《五经辨惑上》:“元凯于此,不独诬经,而其于《左传》,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。” 
- 除奸革弊- 成语解释:除掉坏人,改革弊端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小官职居清廉,理当正直,除奸革弊也呵。” 
- 舞弊营私- 成语解释:舞:玩弄;弊:指坏事;营:谋求。 
 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翟方进传》:“施奏咸与逄信邪枉贪污,营私多利。” 
- 弊多利少- 成语解释:指弊端超过有利。 - 成语出处: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8章:“从咱们的安全上想,可是弊多利少啊!” 
- 有一利必有一弊- 成语解释:在这一方面有好处,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。 - 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・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》:“但是,真如先哲之谓‘有一利必有一弊’罢,同时也开始了火灾。” 
- 舌柔顺终以不弊- 成语解释:弊:破坏。 
 道家认为舌软易存,齿硬易折。比喻为人、说话柔顺,才能避免祸患。- 成语出处:《孔丛子・抗志》:老莱子曰:‘子不见夫齿乎?虽坚刚,卒尽相摩;舌柔顺,终以不弊。 
- 家有弊帚,享之千金- 成语解释:弊帚:破扫帚;享:供奉。 
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。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。有时用于自谦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弊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 
- 弊帷不弃- 成语解释:帷:帐幕。 
 破旧的帐幕也不轻易抛弃。指物品虽已破旧,却有用处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仲尼之畜狗死,使子贡埋之,曰:‘吾闻之也,敝帷不弃,为埋马也;敝盖不弃,为埋狗也。’ 
- 弊车羸马- 成语解释:破车瘦马。比喻处境贫穷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刘繇传》:“繇伯父宠为汉太尉。”裴松之注引晋・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八居九列,四登三事。家不藏贿,无重宝器,恒菲饮食,薄衣服,弊车羸马,号为窭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