弊的成语(共56个)
- 遗簪弊履- 成语解释:同“遗簪坠屦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孝静帝纪》:“帝曰:‘古人念遗簪弊履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” 
- 金舌弊口- 成语解释:金舌:用金子做舌头;弊:破。 
 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枉费口舌。-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正论》:“金舌弊口,犹将无益也。” 
- 裘弊金尽- 成语解释: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 
- 金尽裘弊- 成语解释: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 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一》: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 
- 政荒民弊- 成语解释:荒:荒废,荒乱;弊:劳困,困疲。 
 政治荒乱,百姓困疲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:“君贤臣忠,国之盛也;父慈子孝,家之盛也。今政荒民弊,覆亡是惧,臣何敢言盛。” 
- 弊帚自珍- 成语解释: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作很珍贵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秋思》诗:“遗簪见取终安用,弊帚虽微亦自珍。” 
- 民力雕弊- 成语解释:雕弊:困苦,衰败。 
 社会经济衰败,人民生活困苦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武帝纪》:“当武帝之时,赋役烦众,民力雕弊。” 
- 民力凋弊- 成语解释:人民生活穷困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武帝纪四》:当武帝之世,赋役烦众,民力凋弊。 
- 弊车驽马- 成语解释:敝:破;驽马:劣马。 
 破车劣马。比喻清廉俭朴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臣术》:“赖君之赐,得以寿三族及国,交游皆得生焉,臣得暖以饱食,弊车驽马,以奉其身。” 
- 弊衣蔬食- 成语解释: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俭朴。亦作“弊衣箪食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柳虯传》:“弊衣蔬食,未尝到改操。” 
- 杜弊清源- 成语解释:杜绝弊端,廓清来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》:“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,于各口加倍严查,终期杜弊清源。” 
- 救偏补弊- 成语解释:纠正偏向,补救弊端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五杂俎・事部》:“与其高谈性命,而无益于用,不如救偏补弊,随事干蛊,为有实效也。” 
- 举偏补弊- 成语解释:弊:弊端,毛病。 
 指出偏差疏漏,补救缺点错误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》:举偏而补弊,盖自舜之命夔已如此。 
- 厘奸剔弊- 成语解释:厘:整理,治理。 
 整治坏人坏事,革新社会弊端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王士慎《池北偶谈・葛端肃公家训》:既而巡按苏、松,厘奸剔弊。 
- 末俗流弊- 成语解释:末俗:末世的不良风气;流弊:相袭而成的弊端。 
 末世的衰败习气和各种弊端。比喻末世动乱年代的不良社会风气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董仲舒《士不则遇赋》:“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。”《汉书・朱博传》:今末俗之弊,政事烦多,宰相之材,不能及古,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,所以久废而不治也。